1
免责声明:Al优秘圈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请确保访问网址为(kx.umi6.com) 投诉及建议

标题:为了不让微博AI抓取数据,我被迫进入一场“鱿鱼游戏”

产品经理们快看,如今很多人苦恼的不仅是如何获取流量,还有如何在社交媒体上“隐身”。近期,微博智搜引发热议,不少用户发现自己的隐私设置形同虚设,“仅好友可见”或“半年可见”的内容也被智搜曝光。

一时间,微博仿佛成了“鱿鱼游戏”,智搜则扮演了广场上的“巨型人偶”,人人自危。用户开始尝试各种方法对抗,比如“防搜词”或“新建文件夹”,但面对AI智搜,这些传统手段已失效。

微博智搜的最大问题在于无视用户的可见性设置,导致隐私设置失效。用户无奈之下选择以牙还牙,用AI技术对抗AI。有人发布声明,禁止微博利用其内容进行AI训练或商业用途,但这种方式的实际效果有限。AI训练时通常无差别抓取数据,无法识别这类声明。

尽管如此,经过舆论压力,微博承诺技术将不断优化,不再收录私密内容。然而,“被遗忘权”仍是互联网时代的难题。虽然国内尚未明确提出这一概念,但已有法律条款赋予个人删除信息的权利。

从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到国内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人们正努力争取在网络世界中的隐私权。然而,AI时代的海量数据收集让“被遗忘”变得遥不可及,就像在木板上留下的钉痕,即便移除钉子,痕迹依然存在。

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kx.umi6.com/article/18126.html
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分享至
打开微信扫一扫
内容投诉
生成图片
相关推荐
换一换
DeepSeek 丢了开源第一王座,但继任者“Kimi K2”依然来自中国
2025-07-18 18:42:56
苹果AI雄心遭暴击:痛失AI王牌后 又有两名专家被Meta挖走
2025-07-18 11:39:16
OpenAI将启动5000万美元基金 支持非营利组织和社区组织
2025-07-19 07:49:30
24小时热文
更多
扫一扫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