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最初的设想,最后的归宿
一百年前,机器人的设想与创作在世界各地兴起。1920年,捷克作家恰佩克创造了“Robot”一词;1927年,《大都会》中的机器人玛利亚是影史上第一个银幕人形机器人;1928年,日本科学家西村真琴打造了“学天则”,首个明确以人形构建的自动机器人。早期人们一致认为机器人应模仿人类外形,这是创造生命直觉的体现。
如今,机器人已从人形转向多样化形态,如轮式、足腿式等,专注于完成特定任务。然而近两年,人形机器人再度兴起。春晚上的秧歌表演、斗舞视频及亦庄半程马拉松引发广泛关注。尽管如此,半马比赛中三分之二的机器人未能完赛,展现出技术挑战。
人形机器人能激发更多人类共鸣。阿姆斯特丹博士俎新瑞指出,人类与人形机器人互动时更易聚焦双眼,便于高效沟通。此外,家庭场景中多数人倾向于将机器人想象成人形。工业应用中,机器人需操作成年人高度设计的设备,因此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成为主流选择。
本次半马中,松延动力的N2机器人表现突出,而天工Ultra和行者二号展现了不同优势。比赛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但这也促进了行业进步。开源共享成为趋势,“天工开源计划”逐步开放技术成果。
人形机器人面临数据统一难题,但其对人类动作的学习优势及行业协作价值使其成为重要方向。人形外观还能提升服务行业的心理亲近感,使人机互动更自然。正如第一辆汽车起步缓慢,人形机器人正经历成长阵痛。或许未来5至10年,它将迎来突破,那时人类需准备好迎接这个新伙伴。
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kx.umi6.com/article/17554.html
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png)
换一换
Altman万字对谈:理想硬件形态是AI伴侣,就业冲击没那么可怕
2025-06-18 21:51:50
月之暗面 Kimi K2 发布并开源,擅长代码与 Agentic 任务
2025-07-11 23:44:58
小米多模态大模型 MiMo-VL 开源,官方称多方面领先 Qwen2.5-VL-7B
2025-05-30 16:57:55
468 文章
68841 浏览
24小时热文
更多

-
2025-07-20 23:09:27
-
2025-07-20 22:09:17
-
2025-07-20 21: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