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死亡率超5%”,别上假数据的当
生成式AI可能“胡说八道”,在看似真实的陈述中夹杂错误信息。然而,人们生活在信息茧房中,精力有限,难以逐一甄别。若文章用充足数据呈现“严谨行文”,易被信任。尤其在争议话题中,编造数据常被用作争论工具,二次传播造成信息污染,真假难辨。
例如,“截至2024年末,80后死亡率突破5.2%,每20人中有1人去世”的说法,虽令人担忧,但已被证实为假数据。2月,该数据刷屏互联网,公安部网安局3月4日调查确认,网民夏某捏造数据并受罚。造谣无需嘴,只需利用AI生成虚假信息,甚至生成者可能未意识到自身行为。
“80后死亡率”计算公式为死亡人数除以同期平均人口数再乘以1000‰,单位是‰而非%。人大教授李婷指出,“80后死亡率”缺乏数据支撑,且计算存疑,因数据可能混入新生儿死亡统计。因此,无需过度恐慌80后的健康状况。
类似案例还有“顶流明星在澳门输10亿”等虚假消息,均被AI编造。当AI文案充满机械感,人判断力更需谨慎。对文中二手信息,应保持警惕并核查来源。即便文章引用大量数据,逐一搜索后会发现数据多为无中生有。
AI产生幻觉的原因在于模型设计,基于词的概率分布预测答案。复杂问题易导致知识盲区,模型可能“脑补”答案。幻觉主要出现在推理环节,但人类也有类似问题。幻觉无法完全消除,但可通过优化数据库减少发生。
真实数据价值重大,人类仍需创造真实内容并辨别AI生成内容的真假。AI只能提供经验性建议,无法察觉动态变化或认知复杂性。使用AI时需保持警惕,借助搜索引擎核查出处,或多源验证。正如刘慈欣所说,AI虽能生产万千内容,但判断真实性和价值仍是人类的责任。
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kx.umi6.com/article/16309.html
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png)
换一换
人类幻觉比AI要严重多了
2025-04-17 13:37:47
DeepSeek 向王一博道歉闹剧:AI 幻觉不是病,别治了
2025-07-11 12:36:25
AI乱公布电话、造谣我犯罪,我能报警抓它吗?
2024-09-12 20:57:15
杜绝幻觉、拒绝谄媚,GPT-5的「路由革命」
2025-08-11 16:06:06
GPT-5变蠢背后:抑制AI的幻觉,反而让模型没用了?
2025-08-23 07:59:01
法律行业“AI 幻觉”加剧,美多名律师因引用虚假内容而遭处分
2025-02-19 10:46:45
美版“梁文锋”不信邪
2025-08-01 09:09:53
AI为什么会产生幻觉?
2025-09-12 09:08:05
刚上手AI,职场人就踩了幻觉的坑
2025-05-31 10:02:33
第一批用上苹果AI的人,已经后悔了
2024-12-22 12:21:01
“AI那么火,但我还是劝你谨慎用它”
2025-02-13 14:00:49
ChatGPT,救了我的命
2025-06-28 14:20:59
又被耍了,我们给AI 喂屎,把互联网糟蹋成啥样了
2025-08-13 19:40:00
549 文章
250919 浏览
24小时热文
更多

-
2025-10-24 05:23:38
-
2025-10-24 03:21:23
-
2025-10-24 01: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