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摘要】11月28日,在恒玄科技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副董事长、总经理赵国光透露,公司三季度订单同比增长显著,实现营收9.42亿元,同比增长44.01%,净利润达1.41亿元,同比增长106.45%,创单季度营收新高。前三季度销售毛利率为33.76%,第三季度毛利率达34.68%,环比提升1.29个百分点。蓝牙音频类产品占营收约65%,智能手表、手环类产品占比约29%,同比显著提升。公司芯片已应用于魅族等智能眼镜产品,部分客户项目正进入导入阶段。赵国光指出,可穿戴设备需求旺盛,尤其受益于端侧AI发展,云端大模型的兴起对芯片提出更高要求,需提升算力并保持低功耗。存货方面,三季度存货为6.72亿元,其中原材料及在制品占比约60%,产成品占比约40%。恒玄科技预计四季度及2025年毛利率有望继续改善。
此摘要保留了关键信息,并控制在200字左右。
原文链接
【摘要】
财联社10月24日报道,小鹏汽车自动驾驶副总裁李力耕表示,公司每年投入35亿元用于AI训练。小鹏计划在云端部署大规模模型,其参数量将是车端模型的80倍,并具备时间和空间理解能力。预计到2025年,小鹏云端算力将达到10EFlops以上。这些技术升级将显著提升小鹏汽车的智能驾驶能力,标志着公司在自动驾驶领域持续加大投入。
(记者:唐植潇)
(此摘要为200字版本,保留了关键信息和时效性)
原文链接
端侧大模型近年来流行,但实际应用中,端云协同和云端大模型逐渐占据主导。苹果、荣耀等终端厂商和商汤等AI公司推出的自研模型虽有其优势,但在复杂任务如背景擦除、文档处理等方面,往往依赖云端大模型如GPT-4和文心一言。随着云端大模型性能提升和压缩技术的发展,端侧模型的局限性日益明显,体验差距加大。终端厂商在寻求与云端大模型合作的同时,自研端侧模型更多出于品牌和技术自主性考量。未来,终端设备将更多整合云端生态,安全和开发者分利将成为厂商合作的关键,下半年可能将迎来终端厂商与大模型厂商的深度整合“阵营战”。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