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10月17日,‘AI教母’李飞飞公布全新世界模型RTFM,由其创办的World Labs开发。该模型可在单块H100 GPU上运行,实时生成交互式3D世界,设计围绕效率、可扩展性和持久性三大原则。团队指出,随着世界模型技术发展,算力需求将远超当前大语言模型,传统架构难以支撑4K+60FPS视频流生成。World Labs认为,降低计算成本的技术将在市场中占优。近期,OpenAI与博通合作,构建多元算力体系以降低成本。尽管RTFM现仅需单GPU运行,但未来更大模型仍将推高算力需求。AI产业发展常伴随‘杰文斯悖论’,技术进步反而增加总资源消耗。此外,World Labs此前发布的Marble模型已能通过图片或文字生成多样化3D世界。目前,国内外多家公司正加速布局世界模型领域,分析师称更便宜的算力将推动复杂模型发展,AI算力需求的‘天花板’将进一步抬升。
原文链接
10月13日,OpenAI与博通宣布合作,计划2026年推出定制数据中心芯片并部署10吉瓦AI加速器。自2025年起,OpenAI已签署万亿美元算力采购协议,涉及英伟达、AMD、甲骨文等公司,但其年营收仅120亿美元,引发资金来源质疑。Sam Altman透露一种新融资机制支持这些合同。此合作被指为‘科技史上最大信任循环’,厂商投资OpenAI,再由其购买芯片,类似互联网泡沫的AI版本。此外,AMD通过股权换订单方式向OpenAI提供6吉瓦芯片,获10%股份,股价两日内上涨超40%。市场对AI热潮持续性存疑,但目前GPU需求和用户会话率仍快速增长,资本继续注入,显示AI浪潮尚处开端。
原文链接
9月11日,随着AI从“百模大战”迈向应用落地,算力需求从训练扩展至推理,AI训推一体机因满足企业开箱即用、安全及本地化部署需求,并支持大模型全流程开发,市场逐渐火热。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统计,今年以来,国内已有近百家厂商推出相关产品,包括多家上市公司。中兴通讯、神州数码等企业透露,其训推一体机销售表现强劲,市场前景被普遍看好。(财联社、证券时报)
原文链接
8月15日,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尔特曼透露,公司计划投入数万亿美元建设AI基础设施,打造支撑人工智能发展的“AI宇宙工厂”。他表示,未来将大规模兴建数据中心以满足算力需求,并探索全新金融工具解决资金问题。尽管面临经济学家的质疑,奥尔特曼强调推动AI技术落地的决心不变。彭博社分析认为,这一计划彰显了OpenAI对行业前景的信心,同时预示全球算力基建竞争加剧,或引发数据中心建设与融资模式的新一轮变革。
原文链接
8月15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推进,新增长点不断涌现。1-7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2.8%,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8.6%。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速,数字产品设备制造和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保持快速增长。人工智能大模型广泛应用显著提升算力需求,推动服务器产量大幅增长,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原文链接
中信证券8月8日发布研报指出,2025年二季度科技巨头经营状况优于预期,云业务增长显著,AI应用渗透率提升推动算力需求持续扩大。叠加美国“大而美”法案带来的自由现金流增量,预计2025年全球AI资本性支出(CAPEX)规模同比增速达64%,2026年进一步增长50%。同时,需关注关税政策、AI货币化进展及税收优惠落地等变量对市场的影响。中信证券继续看好AI算力相关板块,推荐商用GPU、ASIC、存储(HBM&HDD)及网络设备等领域。
原文链接
8月4日,7月机构调研热潮中,AI算力赛道备受关注。国内光模块龙头企业上半年业绩亮眼,吸引基金公司密集调研。基金经理普遍认为,全球科技巨头正加大对AI基础设施的投资,未来海外算力需求将持续增长,国内相关产业链企业有望保持高增长态势。本轮科技主线行情或将进一步延续,展现出市场对AI基础设施领域的高度期待与信心。
原文链接
7月28日,华泰证券发布研报称,随着海外互联网大厂Token放量加速,市场对AI推理算力需求的预期逐步消化,但全球算力需求仍存在较大预期差。伴随大型算力集群落地、模型新架构探索以及Scaling Law的推进,未来训练端算力需求增长空间可观。华泰证券长期看好AI算力需求的持续增长,认为行业前景广阔。
原文链接
标题:一文看懂:Grok 4到底强在哪里?
马斯克的xAI团队近日发布了Grok 4大模型,号称“世界最强AI”。经过研究,我们总结了其核心创新与未来影响。
核心亮点:
1. 多智能体内生化:Grok 4在训练中引入了多智能体协作能力,这是继OpenAI o1的“思维链内生化”和Gemini...
原文链接
《科创板日报》6月10日报道,随着AI大模型兴起,智能算力需求激增,但部分智算中心利用率不足,出现算力闲置。国内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仍将持续,行业从追求规模转向注重实际应用及运营效率。机器人等领域催生新算力需求,可能改变区域算力竞争格局。中科曙光等公司强调,明确需求后再建设的智算中心依然供不应求,优刻得乌兰察布智算中心三期已开始交付。此外,液冷技术因AI算力需求爆发,成为核心发展趋势,预计2029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达162亿美元。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