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7月17日,优必选宣布其新一代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2引入热插拔自主换电系统,可在3分钟内实现自主换电,具备7*24小时不间断工作能力。该技术采用原创双电池动力平衡、标准化电池仓快换和双臂协同精准换电三大核心亮点,确保机器人安全稳定运行及动态能源管理。通过此系统,Walker S2避免了因充电导致的任务中断,减少人力维护成本并提升生产效率。此外,机器人可根据任务优先级选择换电或充电,灵活适配不同场景需求,为工业应用带来更高效率与可靠性。
原文链接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将于7月26日至29日举行,深谋科技作为精英合作伙伴亮相H3馆D710展位。该公司将发布新一代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包括基于声表面波的多物理量感知系统“OmniSense”、脑电驱动交互系统“MindMover”、国内首个压电式六维力传感器“弹起”,以及6D姿态视觉伺服系统等创新技术。其自研全尺寸人形机器人“美猴王”已获德国红点大奖与美国MUSE金奖,并将在展会独家展示。深谋科技致力于软硬件全栈自研,打造类脑具身智能新范式,计划明年推出通用具身智能世界模型,推动机器人从感知到决策的全面闭环能力。
原文链接
2025年7月16日,英伟达CEO黄仁勋在专访中表示,中国在发展人形机器人领域具备独特优势。他指出,中国拥有三大有利条件:领先的AI技术、卓越的机电一体化能力,以及庞大的制造业基础以支持机器人部署。黄仁勋对中国机器人技术的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认为这些优势为推动行业创新和应用落地提供了坚实基础。(财联社、中国日报)
原文链接
7月15日,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与中外记者交流时表示,未来3到5年人形机器人应用将加速发展。他指出,目前行业尚处早期阶段,尽管国内外人形机器人研发火热,但大规模推广仍需时间。宇树科技及行业内其他公司已在服务业、家用、工业和救援场景中取得进展,出货量显著增长。王兴兴强调,人形机器人领域充满挑战,需要全球共同努力推动技术进步,实现共赢。
原文链接
7月15日,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与中外记者交流时,谈及中美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差异。他表示,全球人形机器人目标一致,但各国因产业背景不同而各有优势:中国具备深厚的硬件制造能力,美国则拥有领先的AI软件生态。他强调开放合作的重要性,称宇树科技通过软件开源及客户开发应用,共同推动行业发展。王兴兴指出,机器人与AI面临重大挑战,需全球共同努力,以技术和产品服务全世界。
原文链接
7月12日,Figure AI创始人布雷特・阿德科克在技术播客《Around the Prompt》中表示,人形机器人实现‘有用工作’的时代可能仅需几年。他强调硬件进步和神经网络进化是关键,并提到公司最新发布的Helix机器人已能完成一小时不间断物流工作,表现接近人类水平。Figure AI成立于2022年,目前已筹集23.4亿美元,估值达26亿美元。其机器人已在办公室与员工互动,执行简单任务。阿德科克预测,未来人形机器人数量将与人类相当,场景如同科幻电影。
原文链接
走进四川这家工厂,我看到了智元机器人的诞生
四川绵阳市郊的一座20万平方米工厂内,新能源汽车和人形机器人零部件正在生产。这里不仅是制造业的前线,也是人形机器人应用的试验场。尽管人形机器人尚未成为主力,但它们已开始崭露头角。
工厂环境对工人并不友好:34度高温、刺鼻气味和70分贝噪音让人难以忍...
原文链接
7月8日,上纬新材公告披露智元机器人拟收购其63.62%股份,交易完成后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邓泰华。此为具身智能企业科创板首单收购案例,复牌当日股价涨停,带动A股机器人板块走强。7月9日,智元机器人与安努智能在绵阳工厂开展全球首次通用具身机器人工业直播,展示其A2-W机器人在高强度动态环境下的稳定作业能力。智元机器人估值已达150亿元,获京东、红杉资本等投资,技术覆盖多领域,产品已实现商业化落地,并通过多项国际认证。公司还推动开源生态建设,联合举办全球机器人赛事,加速产业突破。
原文链接
2025年,人形机器人迎来快速发展期,预计产量将突破万台。618期间,北京某商场展示的26款人形机器人成为焦点,展示了从工业到家庭服务的多样化应用场景。政策推动下,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突破65%,整机成本大幅下降,宇树科技等企业产品热销。商业化落地加速,但挑战仍存,如技术成熟度、用户接受度及社会就业影响。业内人士指出,降本增效和技术创新是关键,未来需实现规模化量产与实际需求匹配。4月,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马拉松比赛成功举办,天工1.2max成为首个完成赛事的机器人,象征着行业的重要进步。
原文链接
7月8日,中国具身智能公司魔法原子发布新款双足人形机器人MagicBot Z1,发布即发售。该机器人拥有24个基础自由度,可扩展至49自由度,关节最大扭矩超130N.m,支持高难度动作和复杂场景应用。配备3D激光雷达、深度相机等传感器,具备自主移动和拟人化交互能力。提供标准版和开发版,满足科技爱好者与开发者需求。开发版可选装灵巧手、高性能算力包等,适应展览文旅、商演娱乐等场景。魔法原子总裁吴长征表示,MagicBot Z1重新定义‘智能体’概念,将推动工业、商业与家庭场景落地。更多信息可通过官网或邮件咨询。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