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4月9日,在2025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开幕主论坛上,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副书记徐徕透露,2024年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4200亿元,同比增长10%,规模与增长率均位列三大先导产业首位。自2019年起,浦东累计获批1类国产创新药21个、创新医疗器械31个,今年已获批2款1类创新药及4款创新医疗器械。
原文链接
2月25日,上海市委中心组召开学习会,市委书记陈吉宁主持并强调,上海将深入实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的新一轮“上海方案”,加快转型升级。会议还提出深化工业降本增效,支持企业数智改造和绿色转型,加强龙头及高增长企业培育,推动外资总部和研发中心升级。同时,优化贸易方式和主体,鼓励企业拓展多元出口市场,并发展离岸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此外,还将优化全市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产业用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原文链接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AIR)和北京水木分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近日推出升级版生物医药多模态开源基础大模型BioMedGPT-R1。该模型是在2023年发布的BioMedGPT基础上的进一步升级。此前,水木分子还发布了自研的千亿参数多模态生物医药专业大模型Chat DD-FM及新一代AI驱动药物发现工具Chat DD。此次DeepSeek版ChatDD-R1已同步上线,助力生物医药企业药物研发。
原文链接
2月21日,清华大学AI产业研究院和水木分子生物公司发布升级版生物医药多模态开源基础大模型BioMedGPT-R1。该模型基于先前发布的BioMedGPT,采用DeepSeek R1蒸馏版本模型更新文本基座,增强了文本推理能力。BioMedGPT-R1实现了生物模态与自然语言文本模态的统一融合,并提升了跨模态深度推理能力。在化学分子理解任务上,BioMedGPT-R1相比上一版本效果提升超过15%。团队表示将长期维护OpenBioMed开源平台,并计划开源BioMedGPT-R1模型及相关系统框架。
原文链接
1月15日,在上海市第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市长龚正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包括优化集成电路产业空间布局,加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高地。同时,发展低空经济、大飞机、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海洋装备、空间信息及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报告还强调了推进工业互联网应用,加强智能工厂建设和智能机器人研发,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打造数字产业集群。此外,推动产业绿色化,完善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和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推进绿色工厂和零碳园区建设。最后,促进产业融合化,打造生产性服务业特色集群,并持续推进‘工业上楼’项目。
原文链接
1月8日,在浦东城市规划和公共艺术中心开幕的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透露,2024年浦东新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其中,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2700亿元,同比增长8%;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4200亿元,同比增长10%;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1500亿元,同比增长4%。此外,浦东新区航空航天、汽车零部件、船舶制造等产业规模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至54%左右。
原文链接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发展医学人工智能工作方案(2025—2027年)》,计划建设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平台。该平台将包括小分子创新药物筛选和优化平台,用于先导化合物发现及药效评估;还将建设大分子生物医药大模型干湿迭代设计平台,实现低通量湿实验的全过程自动化。此举旨在加速医药产品的研发进程。
原文链接
标题:AI“入侵”生物医药史:从暴力破解到Transformer模型三部曲
AI正在重塑科学界,尤其是生物科技领域。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谷歌DeepMind的Demis Hassabis和John Jumper,以及华盛顿大学的David Baker,表彰他们在蛋白质结构预测和计算蛋白质设计...
原文链接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上海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动方案(2025—2027年)》,旨在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三大先导产业的发展。该方案提出,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将梳理潜在的重点并购标的企业清单,并组织优质上市公司与这些标的企业进行对接,以促进产业链的优化升级。此次行动方案覆盖了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网联车及新能源车、高端装备、新能源和绿色低碳、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软件和信息服务等多个领域,计划持续至2027年。
原文链接
近日,国际脑机接口大会在上海召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毛颖介绍了上海首例脑机接口植入手术的成功案例。患者因车祸导致手部无法活动,手术通过植入硬币大小的脑机接口体内机,仅用3.3分钟精确定位手部运动/感觉脑区,手术耗时1小时40分钟,术后三天患者即可下床活动。清华大学教授洪波透露,中国自主研发的NEO脑机接口设备将在明年应用于全国约10个中心,进行30-50例手术。脑机接口技术涉及生物材料、芯片、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有望成为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尽管技术路径多样,但能否为重大脑疾病带来显著收益是关键。中国多地正加速推进脑机接口产业落地,北京计划到2026年培育多家龙头企业,上海和深圳也在积极布局。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