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首个完全由AI生成的论文成功通过ICLR workshop评审,得分6/7/6,超过人类平均接受门槛。这篇名为《组合正则化:增强神经网络泛化的意外障碍》的论文,由AI Scientist 2.0完成,背后公司Sakana AI由Transformer作者Llion Jones创立。AI Scientist 2.0具备端到端生成能力,无需人工模板,涵盖选题、实验到论文撰写全过程。尽管有两篇提交论文未达标,但一篇论文表现优异,排名约45%。然而,为透明起见,该论文在评审后被撤回,仅在GitHub存储库中公开。此外,AI Scientist 2.0仍存在引用错误等问题,团队正努力提升其科学准确性与严谨性。Llion Jones曾在谷歌研究院工作,后来离职创业,专注于AI科学探索。未来,他们希望AI能发表更多顶级科学期刊论文,如Nature或Science,助力人类科学进步。
原文链接
谷歌打造AI科学家,助力科学发现
谷歌CEO皮猜宣布,推出“科研搭子”AI co-scientist,旨在加速科学发现。该系统能利用高级推理,综合文献生成新颖假设并提出研究计划,类似于OpenAI o1/DeepSeek-R1的测试时间计算。
该系统已在肝脏纤维化治疗、抗菌耐药性和药物再利用等领域取...
原文链接
全球顶级AI科学家许主洪加盟阿里,曾任Salesforce集团副总裁。许主洪是IEEE Fellow,谷歌学术五万引大佬,研究多模态预训练,影响业内大模型研发。他将出任阿里集团副总裁,专注AI To C业务的多模态基础模型及Agents研究。许主洪在学术界和产业界均有超20年经验,主导多个AI项目,包括多模态系列模型BLIP。阿里AI To C业务如夸克已展示强劲增长,许主洪的加盟将进一步推动AI技术产业化和产品实用化。
原文链接
2月6日,全球顶尖AI科学家许主洪(Steven Hoi)加盟阿里巴巴集团,担任副总裁,负责AI To C业务的多模态基础模型及Agents相关研究。许主洪曾是新加坡管理大学终身教授,研究方向涵盖机器学习、多媒体信息检索等领域。他拥有清华大学本科学位及香港中文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已发表超200篇高质量论文,被引超8000次。许主洪的加入或将为阿里巴巴带来新突破。
原文链接
2025年初,全球顶尖AI科学家许主洪教授(Steven Hoi)加入阿里巴巴,担任阿里集团副总裁,负责AI To C业务。许主洪在AI领域有超过20年经验,曾是Salesforce集团副总裁及亚洲研究院创始院长。他创立的AI初创公司HyperGAI开发了多模态端侧大语言模型HPT 1.5 Edge。许主洪的加入将提升阿里巴巴在AI应用C端产品的端对端闭环能力,同时阿里正在整合内部AI资源,深化多模态Agents及商业化方向的探索。
原文链接
消息称全球顶尖AI科学家许主洪(Steven Hoi)于2月6日加入阿里巴巴,担任副总裁,负责AI To C业务的多模态基础模型及Agents相关研究与应用。阿里正组建顶级AI算法研究和工程团队,吸引更多人才。许主洪曾任新加坡管理大学终身教职,研究领域广泛,包括机器学习、多媒体信息检索等。他已发表超200篇论文,被引用超8,000次,并获多项荣誉。
原文链接
标题:对话AI科学家刘威:“预训练终结”对中国大模型公司影响有限
刘威认为“Ilya预训练终结论”对文本领域的大语言模型影响较大,但对中国大模型公司影响有限。他认为,Ilya的言论背后可能反映了OpenAI内部的技术瓶颈,尤其是在预训练数据上的问题。
刘威指出,OpenAI在训练GPT-5时遇到技术...
原文链接
标题:AI想出的科研idea,真被人类写成论文发表了
天啦撸!AI想出来的idea,还真有人写成论文了。甚至预印本arXiv、博客、代码全都有了。
今年8月,Sakana AI推出了史上首位“AI科学家”,并一次性生成了十篇完整学术论文。现在,受其中一篇论文启发,人类研究员真的写出相关论文并在arX...
原文链接
正文:DeepMind近日发布36页报告指出,全球实验室正迎来“AI科学家”指数级增长,预示着AI在科学领域的黄金时代到来。OpenAI科学家Jason Wei预测,未来一年内,AI将从大众需求转向科学领域,尤其是硬核领域如科学和工程。报告强调,AI不仅能加速科学发现,还能解决复杂系统问题,提高科学数据处理效率。AlphaFold等AI工具已被广泛应用,推动了科学创新。AI的进展不仅优化现有方法,还能激发新发现,有望解决长期科学难题。此次报告揭示了AI在科研领域的巨大潜力,标志着AI科学家时代的到来。报告地址:
原文链接
标题:西湖大学发布“AI科学家”Nova,效果相比SOTA提升2.5倍
今年夏天,一款名为AI scientist的全自动科学研究平台引起了科研界的关注,它从提出设想、检查创新性到设计实验、编写程序、执行实验并收集结果,直至完成论文撰写,全程自动化,让科研工作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不久之后,国...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