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2025年7月24日,国家安全部发布提醒,指出科研及涉密单位人员因违规行为导致泄密的风险。案例包括某涉密单位员工小田闲聊中泄露重大涉密项目进展,科研人员小李使用AI工具上传核心数据致研究信息外泄,以及新入职干部小蒋在朋友圈炫耀秘密文件。相关人员均受到党纪政务处分。国家安全部强调,涉密人员应严守保密法规,规范智能工具使用,杜绝在互联网或非涉密环境中处理敏感信息,并警惕社交媒体泄密风险,强化保密意识,防止无意之举酿成严重后果。
原文链接
【国家安全部警示】近期,国家安全部提醒公众,日常使用的便捷工具,如微信“文件传输助手”、图文识别小程序及AI写作等,可能潜藏严重泄密风险。这些工具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可能导致文件资料的不当传输,进而被不法分子利用。尤其是涉密文件的非正规传输,极易引发信息泄露,增加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的窃取机会。文件传输助手能实现文件云端存储,方便跨设备使用,但这也意味着文件自动同步与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漏洞,使文件暴露于潜在威胁之下。此外,软件公司后台可能获取文件内容,无法有效控制知悉范围,增加失泄密风险。
OCR识别软件的问题更为严重,部分软件在识别过程中可能将密件文字内容甚至红头文件原件泄露。因此,国家安全部呼吁,对于敏感信息的处理,应避免使用上述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工具,以防止不经意间的秘密泄露。此警报具有高度时效性,旨在提升公众对信息安全的警觉性,共同维护国家安全。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