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9月1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与财政厅联合发布《广西支持“人工智能+制造”若干政策措施》。政策明确支持智能产品产业化,包括智能运载工具、智能芯片等项目,符合条件的可获最高500万元补助,引领性项目最高可获1000万元。同时,支持人工智能软件开发,如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处理等领域,符合条件的项目也可获得最高500万元资金补助。该措施旨在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原文链接
9月5日,2025科技创变者大会在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举行,主题为“具身智能 产业智变新引擎”。大会汇聚500多位行业精英,探讨具身智能的前沿创新与产业化落地。会上,“中国意大利机器人(北京)研究创新中心”签约成立,并发布“具身智能行业十大应用场景”,覆盖物流、制造、医疗等领域。中关村科学城表示将加码支持具身智能产业化,推动全产业链布局。专家指出,具身智能将成为大国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预计未来3-5年中国将涌现世界级具身智能企业。大会还发布了《2025中国具身智能产业星图》,聚焦垂直场景应用突破,加速技术走向现实。
原文链接
2025科技创变者大会将于9月5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具身智能 产业智变新引擎”。大会由智友·雅瑞科创平台主办,聚焦硬科技产业化落地,打造“三库四链”服务体系,解决技术到产品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活动汇聚500+科学家、创业领袖、投资人等,探讨具身智能产业的破局之道与未来图景,推动场景落地与商业闭环。此次大会将为中国在全球技术竞速中实现局部领跑提供强劲动力,助力前沿科技规模化应用。
原文链接
2025科技创变者大会将于9月5日在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举办,由智友·雅瑞科创平台主办,聚焦具身智能产业化落地。大会汇聚科学家、创业者、投资人等500+行业精英,设置主论坛及多个主题活动,包括《具身智能产业星图》发布、十大应用场景展示等。活动以‘产业对接+资源赋能’为核心,推动技术转化与商业化应用,并构建创新生态共同体。报名通道已开启,团购优惠进行中。
原文链接
2025年7月29日,WAIC 2025在上海落幕,展览面积超7万平方米,吸引800余家企业和30.5万人次观众参与。云深处科技在会上展示了具身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通过“连续作业+系统协同”模式,在电力巡检、应急救援等领域实现了规模化落地。其绝影X30机器人在浙江某换流站实现1000+小时无故障运行,山猫M20和绝影Lite3也分别展现了应急救援和消费级场景的潜力。公司已在全球44个国家完成600多个行业应用,市场占有率领先。云深处科技以解决真实场景需求为核心,推动具身智能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基础设施。
原文链接
在AI技术加速渗透的背景下,科创板成为硬科技企业发展的核心平台。OpenAI即将发布的GPT-5或将推动AI向“行动”阶段迈进,刺激算力需求激增。“人工智能+”政策与硬件创新助力行业智能化转型。尽管AI板块因外部因素和资金流向出现短期震荡,但半导体、AI、机器人等领域的国产替代持续推进,政策红利和科...
原文链接
标题:对话世航智能创始人陈晓博:水下机器人是长期坚持有价值的产业
5月16日消息,水下机器人公司世航智能近期完成天使+轮和Pre-A轮共计5000万元融资,金沙江创投、云泽资本等机构参与投资。世航智能创始人、CEO陈晓博表示,公司致力于研发和产业化水下机器人,目前已实现0-300米层面对船舶清洗...
原文链接
4月23日,《科创板日报》报道,特斯拉与小鹏在机器人领域展开竞争。特斯拉CEO马斯克透露,预计2025年将在工厂部署数千个Optimus人形机器人,目标是2029-2030年实现年产百万台。Optimus最新图片显示肩膀设计更新,与此前版本不同。小鹏人形机器人IRON在上海车展亮相,具备行走、挥手、握手等功能,计划2026年实现规模化量产。特斯拉和小鹏作为车企,凭借现有造车技术和供应链优势,正引领机器人产业化落地。专家指出,汽车产业智能化可促进智能产业聚合发展,人形机器人成为新机遇。开源证券建议关注特斯拉供应链及国产机器人技术突破,重点布局执行器、电机、传感器等核心部件。
原文链接
4月10日,以‘具身智能 生态赋能—共塑未来产业新图景’为主题的具身智能产业化发展座谈会在深交所举办。此次活动由深圳市委金融办、市工信局、市科创局主办,深圳证券交易所协办,深圳市政府及深交所主要负责人与近百位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参会。会上,乐聚机器人、众擎机器人、逐际动力等科技企业,以及美的集团、海康威视、腾讯集团等上市公司,国家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深创投等投资机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高校代表发言,共同探讨具身智能产业发展路径。
原文链接
3月19日,在2025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海峰会上,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表示,AI大模型正跨越产业化落地门槛,迈向普及应用新阶段。他强调,大模型作为核心,需结合实用场景、权威内容及稳定算力,才能满足用户需求。同时,针对企业定制化需求,腾讯将提供从算力到模型部署的全链路支持,助力大模型产业落地。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