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近日,夸克发布2025年高考志愿填报产品,推出“高考深度搜索”、“志愿报告”、“智能选志愿”三大功能,依托自研高考志愿大模型和知识库,助力考生志愿填报。百度APP与QQ浏览器也在尝试通过AI技术辅助考生志愿填报。夸克的“志愿报告”功能可生成个性化志愿方案并详细解读,其搜索功能也升级为深度搜索,拆解问题精准解答。相比之下,QQ浏览器的AI高考通虽提供对话式筛选,但功能稍显模糊;百度APP则通过整合多个大模型及真人问答增强推荐能力。三家APP各有特色,但目前仍基于2024年数据推荐,未来功能更新值得关注。
原文链接
AI智能体平台Manus开放注册,被视作AI智能体行业的‘DeepSeek时刻’。Monica公司已完成7500万美元融资,估值近5亿美元。Manus能完成复杂任务如视频制作、网页设计等,推动大厂加速布局AI Agent。百度推出心响APP,字节跳动推出扣子空间,阿里与Manus合作并推出“心流”智能体。然而,通用型Agent尚存技术难题,跨应用操作和用户体验待提升。垂直领域Agent因场景聚焦,发展成熟度更高。2025年被视为AI Agent爆发元年,全球融资超665亿元,但行业仍处萌芽期,通用Agent需突破生态孤岛等问题,才能走向成熟。
原文链接
2024年11月,Anthropic公司推出的MCP(模型上下文协议)正重塑AI智能体生态,其统一接口标准使不同工具和服务能轻松协作。这一技术突破引发国内大厂竞相布局,百度、腾讯、阿里、字节跳动等纷纷基于MCP开发AI智能体,从指令响应升级至跨模态任务协同。预计到2030年,AI智能体市场规模将达47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44.8%。MCP协议简化了开发流程,降低了成本,推动了AI技术的普及。然而,大厂间的竞争已从单一功能转向场景化服务,未来谁能构建开放互通的生态系统,提供多样化应用场景,谁将在AI智能体时代占据主导。
原文链接
4月24日,ICLR 2025在新加坡开幕,蚂蚁集团借此将校招宣讲会搬入国际顶会现场,直接面向全球AI顶尖人才。蚂蚁“Plan A”AI人才专项旨在招募全球高校优秀AI硕博毕业生,公司CTO何征宇亲自带队,展示技术战略并互动交流。此次校招体现了蚂蚁对AI通用化的坚定投入,强调汇聚世界级人才解决普惠难题。华为、阿里等大厂同样加码“天才少年”计划,提供顶级待遇和自由发展空间。互联网巨头通过顶会吸引顶尖青年,如DeepSeek的成功激励更多企业重视年轻学术力量。中国科技公司在AI顶会论文数量和质量上不断提升,但与美国相比仍存差距,大厂间的激烈竞争有助于挖掘和留住全球人才,推动AI技术边界拓展。
原文链接
3月,大厂在AI超级助手领域的竞争加剧。腾讯元宝、阿里夸克、字节豆包、讯飞星火、百度文小言等相继推出多功能集成的“超级框”,涵盖学习、办公、生活等场景。腾讯元宝接入DeepSeek,功能逐步扩展,但产品体验仍需优化;夸克坚持搜索+工具逻辑,用户粘性强;豆包依托字节流量优势快速扩张;百度文小言通过更新多模态能力增强竞争力。大厂通过一站式服务抢占用户注意力,传统工具类App面临分流风险。教育、办公、翻译等领域首当其冲,垂直类应用需深耕特定领域或提供独特价值以对抗大厂冲击。
原文链接
3月18日,腾讯CEO马化腾回应股东建议,透露腾讯AI助手“元宝”多项功能正在规划中。近期,大厂争相推出AI超级应用,如阿里“新夸克”、字节“豆包”、百度文小言等,均集成了解题、翻译、写作等多种功能。腾讯元宝依托微信生态,但功能体验尚待完善。夸克则延续搜索+工具模式,用户粘性强。大厂通过叠加功能吸引用户,可能导致工具类App被分流。海外工具类应用因付费率高及使用习惯不同,前景相对较好。大厂强调通用需求,而垂类产品需深耕细分领域以求生存。
原文链接
标题:夸克、豆包、元宝的“三国杀”
我和潘乱、张宁录了一期关于AI应用的播客,讨论了近期跑出的消费级AI产品,主要是元宝、豆包和夸克之间的竞争。
“AI六小龙”中最高日活仅200万,但元宝投流后日活达1500万,豆包稳定在2000万以上,加上夸克的3000万日活,腾讯、字节、阿里基本在清场。
元宝模...
原文链接
2024年年末,大模型领域迎来新一轮融资热潮。据统计,年内270起投融资事件涉及金额413.98亿元。大模型企业如智谱、月之暗面、百川智能等均获得巨额融资。然而,商业化能力不足和后续融资不确定性引发关注。国资和大厂成为主要投资者,而市场化VC则趋于谨慎。大模型“六小虎”业务分化,智谱、月之暗面、百川智能各有侧重。字节跳动的豆包大模型异军突起,月活跃用户数全球第二。预计2025年将出现更多多模态模型和垂直领域应用,AI眼镜等端侧智能也将成为新风口。
原文链接
在AI视频生成领域,2024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继2月Sora开启AI视频生成新时代后,今年6月,国内外超过8家AI企业相继推出新产品或模型,掀起视频生成2.0大战。字节和快手等大厂通过即梦和可灵产品,展示了在视频生成时长、清晰度及物理模拟能力上的显著进步。创企如Luma AI和Runway也通...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