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韩国《朝鲜日报》报道,今年2月韩国芯片对华出口同比骤降31.8%,中国正减少对韩芯片依赖。2020年至2024年底,韩国半导体对中国出口占比从61.6%降至51.7%,主要因中国企业技术与生产能力提升。中国半导体自给率从2014年的14%增至2023年的23%,预计2027年接近27%。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及持续投入,中国已在高集成度存储芯片、低功耗AI芯片等领域全面赶超韩国。相比之下,韩国面临本地人才短缺及工程师流失问题,长鑫存储35%工程师来自韩国。为应对挑战,韩国计划设立340亿美元政策基金,并考虑提高资深工程师福利待遇。
原文链接
财联社2月23日报道,韩国半导体技术在多个关键领域落后于中国。韩国科学技术企划评价院调查结果显示,在高集成度、低阻抗存储技术方面,中国得分94.1%,略高于韩国的90.9%。在AI半导体领域,中国得分为88.3%,韩国为84.1%。在功率半导体和新一代高性能传感技术方面,中国同样领先。半导体先进封装技术两国持平。该结果与2022年的评估相反,当时韩国被认为领先。
原文链接
【新闻摘要】
美国联合荷兰扩大对华芯片出口限制,加强量子计算、半导体制造等领域关键技术的出口管制。9月5日,美国商务部宣布更新出口管制政策,新增和修订多项分类编号,对量子计算机、半导体制造设备、GAAFET技术等进行全球范围的出口限制。荷兰随后跟进,宣布对浸润式DUV光刻设备实施出口许可要求,预计...
原文链接
长江存储董事长陈南翔在接受CGTN采访时表示,中国芯片发展走过弯路,失去与西方的共识。他认为中国半导体行业需从学术研究转向创新产业与商业模式,未来3-5年内有望看到显著进步。陈南翔强调,芯片封装技术将成为中国在全球竞争的关键优势,而不再是单纯依赖晶圆制造。他提到,当前产业面临“再全球化”和不确定性的挑战,呼唤诚信与公平。同时,陈南翔认为技术形态转变对中国是利好,鼓励应用驱动的发展策略,认为市场应给予耐心和时间。他表示,中国芯片产业正处于马拉松式的长期发展过程中,需要理性看待和耐心等待。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