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2025年10月19日,IROS 2025在杭州启幕,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联合优必选科技发布“慧思开物”SDK,推动具身智能生态建设。该平台以“开源开放”为核心,支持多智能体协同与跨本体模型应用,并在福田康明斯工厂实现工业落地,完成无人生产线任务。同期,北京人形在展区展示“最能跑、最聪明、最好用”技术成果,包括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冠军及自主零件分拣能力。此外,“X-Humanoid Young Talent Meetup”吸引百余位青年学者参与,促进产学研协同。未来,北京人形将逐步开源核心算法,加速构建具身智能开发者生态。
原文链接
10月18日,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闭幕,北京发布全国首个“数据拼车”众源共享新范式。该模式由恺望数据与北京数据集团旗下智能院联合打造,通过众源汇聚车端数据实现供需高效匹配,助力企业低成本、高效率获取数据,解决自动驾驶行业数据孤岛问题。目前,已吸引超50家产业链关键企业加入生态圈,推动政策、平台、技术等闭环建设。北京亦庄依托双智城市建设,将此模式作为三大标杆项目成果之一,构建全场景、全天候的数据空间,规模超7PB。这一创新为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贡献“北京方案”,加速产业生态发展。
原文链接
10月16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与北电数智达成战略合作,共同研发中国首个药学大模型,旨在破解药学服务效率与精准度难题。该模型将依托北电数智的“星火·医疗底座”,结合清华长庚医院丰富的临床经验,提升用药安全与服务质量。清华长庚医院作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覆盖多个关键疾病领域,具备强大的科研能力;北电数智则提供全栈AI技术支持,推动医疗数智化升级。双方还将探索药学可信空间建设及国产AI芯片适配,并制定行业标准,编写白皮书,为医疗AI创新提供范式。药学大模型将在清华长庚医院率先应用,助力医药工作者提高效率,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原文链接
10月16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与北电数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聚焦药学创新和睡眠医学研究。双方将依托北电数智“星火·医疗底座”,在药学大模型、睡眠大模型、药学可信空间及具身智能等领域联合攻关,并率先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落地应用。此次合作旨在打通技术迭代与临床验证闭环,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和智能化水平,推动医疗普惠进程。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院士强调,合作将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AI+医疗”创新生态;北电数智董事长荆磊表示,将加速AI技术在医疗场景的成果转化。此次合作是对国务院“人工智能+”行动意见的实践,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原文链接
2025年10月10日,面壁智能完成新一轮数亿元融资,由北京国资旗下京国瑞领投,资金将用于端侧大模型研发与商业化。公司聚焦“知识密度”技术路径,已在汽车、手机、PC及智能家居等领域规模化落地,与吉利、华为等企业深度合作。9月17日,吉利银河M9搭载其多模态模型上市。端侧大模型具低延迟、高隐私优势,适配本地设备,满足医疗、金融等敏感领域需求。政策推动下,“人工智能+”消费升温,面壁智能代表行业新趋势。公司自2022年成立以来已完成5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知乎、华为哈勃等知名机构。
原文链接
9月26日,2025人工智能计算大会(AICC 2025)在北京举行,30多家企业共同发布《智算应用“北京方案”》。该方案旨在通过联合芯片厂商、大模型公司和行业应用方,打通从算力到应用的全链路合作,解决AI落地难题。太初元碁作为重要参与者,推出高性能计算+AI融合方案,其Teco SuperPod 128集群能效全球领先,并发布多款自研产品。方案强调“国芯、国连、国用”,推动国产AI生态建设,已在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实现成功案例。北京以3500亿元AI核心产值位居全国首位,此次方案进一步放大优势,探索行业应用驱动生态发展的新模式,助力国产AI从“能用”走向“好用”。
原文链接
9月27日,AICC2025人工智能计算大会在北京市海淀区举办。会上,中国移动、浪潮信息等30多家企业联合发布智算应用“北京方案”。该方案由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和发展改革委共同见证,旨在通过超节点创新联合体,融合多元模型算法,开发面向特定场景的“行业智能体”,推动“国芯、国连、国用”目标实现。方案率先响应国家《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聚焦系统厂商、大模型开发及应用创新企业的协同发展,助力人工智能技术落地与产业升级。(财联社)
原文链接
2025人工智能计算大会将于9月26日在北京中关村展示中心举行。大会由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等机构指导,清华大学、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等联合主办,紧扣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和国产AI算力体系优化,聚焦大模型、智能驾驶等前沿方向。作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北京拥有超2400家相关企业,核心产业规模近3500亿元,占全国一半。大会将设主论坛、分论坛及创新展区,集中展示重大成果与应用实践,推动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助力‘人工智能+’行动落地,为我国AI产业链升级提供‘北京样本’。
原文链接
9月14日,北京1400多所中小学在新学期开设了人工智能通识课,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覆盖小学到高中全学段。课程涵盖人工智能意识与思维能力、应用与创新能力、伦理与社会责任三方面,帮助学生从了解、使用到创新应用AI,并通过项目实践锻炼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各学段设置不同目标,提供图形化编程、AI制作绘本、机器学习初体验等项目。学校可独立设课或将其与信息科技、劳动等课程融合,注重一体化设计,避免重复交叉。
原文链接
9月12日,北京亦庄在服贸会上发布外资外贸新举措,支持生物医药、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外资项目落地。北京经开区“两区”办主任刘文虎发布《关于推进外商投资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到2027年实现外资龙头企业‘在中国、为世界’创新发展,推进10个标志性外资重大项目和20家以上龙头企业新兴业务板块落地,外资企业总量突破2000家。新举措包括6条支持政策,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推动外资企业从单一生产基地向‘先进制造+区域总部+创新中心’多维升级。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