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中国信通院启动多模态智能体技术规范编制,旨在推动AI智能体高质量发展。3月13日,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将召开技术沙龙,探讨多模态智能体的技术发展与应用。兴业证券认为,AI Agent将迎来爆发元年,产业巨头发力将带动业绩增长。中控技术已融合LLM与AI Agent技术,推出面向BA领域的智能应用软件中控智问。能科科技旗下乐仓智能体(AIAgent)计划于2024年上半年上线,具备AI百科、AI创造及AI搜索功能。
原文链接
中国信通院启动多模态智能体技术规范编制工作,将于3月13日召开技术沙龙暨技术规范研讨会。会议将讨论多模态智能体技术的发展动态、应用落地等议题。武汉市发布2025年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将推动大模型向智能体演进,支持智能体产品和团队的培育,并重点推动AI+机器人、AI+汽车等五大应用落地。此外,武汉市正加快8家智算中心和2家超算中心的建设,智能算力利用率上涨近20个百分点。中国信通院还将举办AI眼镜产业推进专题研讨会,AI眼镜被视为‘AI智能体的最佳载体’。近期,AI多模态、Agent等领域进展频繁。
原文链接
中国信通院于3月10日宣布启动多模态智能体技术规范编制工作,旨在加速智能体在产业中的应用,推动其高质量发展。该工作将于3月13日在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召开的技术沙龙暨技术规范研讨会上进一步讨论,业内专家将围绕多模态智能体技术的发展动态和应用落地进行深入探讨,并介绍技术规范框架。值得注意的是,去年5月中国信通院已发布国内首批智能体三项标准。
原文链接
财联社报道,中国信通院于3月10日宣布启动多模态智能体技术规范编制工作,旨在加速智能体在产业中的应用并推动其高质量发展。该工作将于3月13日在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召开的技术规范研讨会上进一步讨论。业内专家将围绕多模态智能体的技术进展和实际应用进行深入探讨,并介绍技术规范框架。
原文链接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长汪小帆建议国家出台高校人工智能工具规范使用指南,明确AI使用的合理边界。他建议学生手册应强调严禁AI代写作业论文,教师手册则鼓励AI辅助教学设计。此外,还应开发案例教材,将AI伦理纳入学术诚信必修课,并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开设专项课程。此前,复旦大学已禁止使用AI工具进行多项学术活动,包括研究方案设计、数据分析等。
原文链接
上海交通大学于3月5日发布AI使用新规范,强调学生应坚持人工智能辅助学习的价值定位,了解并遵守课程中的人工智能使用规范。若有违规行为,学校将追究责任。教师需合理合规使用AI技术,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和差异化需求。该规范还涵盖了场景分析、设计开发、评估反馈等环节,旨在防范技术失能、教育分化等风险。此前,复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等也发布了类似的AI使用规定。
原文链接
OpenAI CEO Altman透露,GPT-5将在未来数月内推出,并免费提供给ChatGPT的免费用户,但受限于滥用检测。Plus订阅用户可在更高智能水平下使用,Pro订阅用户则使用更高智能水平的GPT-5。此前预告的o3模型将不再独立推出,原定于2024年初发布的o3也被取消。GPT-5将整合多项技术,支持语音交互等功能。OpenAI还发布了新版Model Spec,强调可定制性、透明性和思想自由,以解决AI争议事件。
原文链接
OpenAI在其更新的模型规范中承诺,其AI模型将不会回避敏感话题,也不会做出可能“排斥某些观点”的断言。OpenAI强调模型不应以任何方式引导用户追求特定议程,坚信思想自由,包括拥有、听取和讨论观点的自由。此举可能是对政治压力的回应,此前有批评者指责OpenAI的AI助手屏蔽保守派观点。该规范强调模型不应审查或回避话题,以避免在公共生活中排除某些观点。时间:2月13日。来源:IT之家。
原文链接
标题:“禁”还是“用”?高校AI使用现状调查
ChatGPT问世后,教育界出现两大趋势:一方面拥抱AI,另一方面警惕其负面影响。据麦可思数据,国内高校师生几乎全部使用过生成式AI,近六成频繁使用,18%成为重度用户。
面对AI,如何平衡技术使用与责任?复旦大学发布《规定》,限制AI在本科毕业论文中的...
原文链接
12月19日,国内首个智能体安全生态协作组织——‘IIFAA智能体可信互连工作组’在京成立。该组织由IIFAA互联网可信认证联盟发起,旨在推动跨智能体交互的安全技术规范制定,应对智能体快速发展带来的安全挑战。工作组首批成员包括中国信通院、荣耀、OPPO、小米、华为、智谱、字节跳动、阿里、蚂蚁集团、京东、中国移动和高通等二十余家科技企业及单位。此举有助于构建开放、合作、共赢的智能体生态系统,对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