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2025年,AI生成短剧成为行业新风口,猫狗短剧等低成本内容播放量轻松过万。灵境AI完成数千万元融资,《新世界加载中》成标杆作品。快手、抖音等平台推出扶持计划,推动AI短剧发展。传统短剧因成本高涨(50-80万元/部)面临困境,而AI短剧将成本降至10-15万元/部,并提升产能至每月20-30部。尽管内容表现尚显粗糙,但爽文叙事和IP改编吸引用户,爆款如《九尾狐男妖爱上我》播放量达1.8亿。业内人士认为,未来3-5年AI短剧或占传统动漫市场30%份额,工具开发和技术优化成竞争重点。
原文链接
8月6日,全球首部AI单元故事集《新世界加载中》正式收官,全网曝光量超13.7亿,播放量达1.97亿。该剧由快手可灵AI与星芒短剧联合出品,采用AIGC技术制作,涵盖历史、科幻等多元题材,登陆快手、哔哩哔哩、YouTube等平台。总导演陈翔宇表示,AI助力内容创意表达,或成下一代内容结构雏形。尽管AI技术降本增效显著,但人物表情僵硬等问题仍存,用户接受度较低。数据显示,2024年短剧市场规模达505亿元,预计2025年达634亿元。快手称将持续加码AIGC短剧,但从业者认为其商业化前景仍需市场检验。
原文链接
近日,AI短剧《九尾狐男妖爱上我》更新至21集,抖音播放量超1.2亿,进入热度周榜前20名。一年间,AI短剧从炫技的视觉奇观转向情绪表达和类型化内容,如动物拟人化短剧《猫小猫打工记》播放量超1.4亿。最新趋势是融合传统古偶与短视频流行梗的“抽象癫剧”,如《九尾狐》融入热梗和随机剧情,获高讨论度。尽管AI短剧在内容创新上走在前列,但商业化路径尚不清晰,变现困难。行业尝试IP化改编,如《遮天》和《牧野诡事》,探索更大产业链条。然而,多数创作者仍处试水期,广告植入和利润空间有限,难支撑优质创作,目前主要靠其他业务创收。AI短剧的产业闭环仍待时间验证。
原文链接
自去年7月抖音与快手推出首部AI短剧以来,AI短剧迅速发展。2025年初,行业迎来技术迭代、出海浪潮与品类创新的三重驱动,抖音、快手、腾讯视频等平台纷纷上线多样化作品,如《无名特工队》《新世界加载中》等。政策层面亦给予支持,多地政府出台资金扶持措施,深圳、上海等地最高资助达500万元。然而,尽管技术进步显著,AI短剧仍面临内容质感不足、商业化能力有限等问题。未来能否突破技术与内容瓶颈,形成成熟产业生态,仍是行业关注焦点。
原文链接
近日,抖音平台上兴起一种以猫狗为主角的AI土味短剧,凭借夸张剧情和搞笑内容迅速走红。这些短剧多由AI生成,制作简单,仅需聊天AI、生图AI和视频生成AI三步即可完成。部分创作者通过此类视频实现月入50万元,甚至形成产业链,包括知识付费、定制服务等。短剧内容涵盖逆袭、复仇、爱情等元素,节奏紧凑,3秒一转折,4秒一爆点,吸引大量观众互动。尽管内容荒诞,但因其趣味性和传播力,成为短视频平台的新宠。
原文链接
近日,抖音平台上流行的AI宠物短剧引发关注。这些以猫狗为主角的土味短剧,凭借夸张剧情和搞笑内容迅速走红,部分账号月入高达50万元。视频内容涵盖校园、家庭、爱情等题材,如比熊端盘子、橘猫救哪吒等,情节紧凑且充满反转。制作过程简单,仅需聊天AI、生图AI和视频生成AI三步即可完成。此类内容因低门槛、高传播性成为新风口,甚至形成产业链。尽管被质疑‘抽象’,但其娱乐性强,吸引大量观众沉迷。
原文链接
标题:短剧霸总会被“伪人”抢工作吗?
短剧神话源于粗糙与暴利的强烈对比。去年热议的是投流公司月入4亿,今年则是短剧演员片酬大涨。柯淳作为短剧领军人物,不仅上杂志、宣商务,还亮相演技综艺、开工作室。在《无线超越班3》中,他提到竖短演员片酬按天算,自己报价两万。
短剧头部演员片酬两年翻十倍,2021年3...
原文链接
4月19日的机器人马拉松暴露了AI技术应用中的现实问题。AI短剧虽火热,但多为“59分作品”,人物AI味重、剧情依赖配音等问题频现,被批为“PPT式短剧”。2025年下半年预计迎来AI短剧井喷,然而成本仅实拍的两三成却难逃质量瓶颈。陈嵩团队的短剧虽获初期好评,但热度递减,最终反响平平。传统影视公司如博纳影业、华策集团纷纷入局,但多数小型公司面临技术瓶颈与商业化困境。主体一致性、镜头语言等问题仍是AI短剧发展的拦路虎。尽管如此,AI仍被视为新风向,大型影视公司更具优势。周鑫与宋方用选择谨慎对待AI短剧,回归或逐步融合真人实拍与AI技术。AI短剧能否成功,仍需时间和技术突破。
原文链接
AI技术推动动漫短剧变革。传统动态漫短剧因受众窄、创新难等问题陷入发展瓶颈,而AI生成动漫短剧迅速崛起。AI模型使创作者仅凭文字即可生成完整影视内容,大幅降低制作成本并提升效率。例如,《兴安岭诡事》爆红后,免费短剧平台红果短剧上线AI 3D动漫短剧《玄幻:从拉二胡开始》,上线次日播放量超千万。此外,AI转绘真人短剧也为行业提供了新思路,如《乔秘书又辞职了》转绘版《心动的信号》成功吸引二次元受众。尽管如此,优质内容仍是核心竞争力,2025年的动漫短剧行业仍需面对市场考验与商业化挑战。
原文链接
近期,AI短剧在抖音、快手等平台兴起,创作者利用AI技术重新演绎《白蛇传》《鬼吹灯》等经典故事,引发广泛关注。AI短剧以三幻题材(科幻、玄幻、奇幻)和动画为主,降低了制作门槛,一部短剧团队仅需1-2人,成本大幅下降。例如,聚力维度的《玄幻:从拉二胡开始》实现了工业级动画标准,制作费仅为传统方式的百分之一。然而,AI短剧仍面临技术难题,如人物一致性与表情细节不足等问题。平台如抖音已推出扶持计划,吸引从业者加入。AI短剧有望通过规模化生产实现商业价值,但其长期盈利模式与IP延展性仍待验证。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