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高盛最新研报指出,中国股市正进入持久上涨阶段,预计关键指数到2027年底有约30%的上涨空间,主要由12%的盈利增长及5%-10%的估值重估推动。分析师Kinger Lau等认为,需求端刺激与新五年规划结合将促进增长再平衡,人工智能资本支出对利润的提振正逐步兑现。此外,中国股票相对全球市场仍深度折价,潜在再配置资金规模可达数万亿美元。尽管宏观风险可能引发阶段性回调,但建议投资者从“逢高减仓”转向“逢低买入”。(财联社 10月22日电)
原文链接
2025年10月20日,高盛交易员Mike Washington反驳“AI泡沫论”,认为当前人工智能股票并未形成泡沫,并提出三大理由。首先,全球规模最大公司的增长推动股价上涨,标普500指数前七大成分股的两年预期市盈率为27倍,远低于互联网泡沫时期的52倍。其次,高盛预计到2026年美国家庭将购买约5200亿美元美国股票,同时美元贬值和外国投资增加也将提振市场。最后,消费者表现出强劲韧性,为市场提供支撑。今年以来,AI相关公司贡献了标普500指数涨幅的80%,英伟达、微软等科技巨头股价飙升,但Washington认为市场未进入泡沫阶段。
原文链接
10月19日,高盛报告显示,AI投资不仅未过热,还具备可持续性,因AI将提升美国劳动生产率15%。高盛认为当前AI投资占GDP比重不到1%,远低于历史技术周期的2-5%。同时,小摩报告指出,与AI相关的30只股票已为美国家庭带来5万亿美元财富,推动年化家庭消费增长1800亿美元。然而,若这些股票市值下跌10%,将导致2.7万亿美元财富蒸发,减少900亿美元消费。AI算力需求持续增长,支撑行业前景看好。
原文链接
高盛于10月19日发布报告称,人工智能(AI)热潮并非泡沫,而是刚刚起步。分析师指出,当前AI投资规模与潜在经济回报相比仍然较小,生成式AI有望显著提升生产效率,预计全面采用AI后美国劳动生产率将提升15%,并为经济增加约20万亿美元。尽管市场担忧AI泡沫,但高盛认为相关投资占比不足GDP的1%,远低于历史技术革命高峰期的2%-5%。预计2025年AI支出约为3000亿美元,长期回报潜力使其合理。不过,高盛也提醒,先行者未必能成为最终赢家,技术变革可能削弱先发优势,且硬件快速折旧存在风险。目前AI股票估值未被严重高估,市场仍处于建设阶段。
原文链接
高盛集团计划在今年年底前进行新一轮裁员,以进一步降低成本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10月15日,公司向员工发布备忘录称将‘控制人员增长’并‘有限度地削减部分岗位’。尽管如此,高盛发言人表示整体员工数仍将较9月底的48,300人有所增加。与此同时,公司宣布启动“OneGS 3.0”战略,强调人工智能在客户准入、贷款流程等领域的效率提升潜力。高层指出,为释放AI优势,需全面提高运营速度与敏捷性。此前,高盛已在第二季度末裁员700人。最新财报显示,第三季度支出上升,但投行业务收入增幅超过同行。
原文链接
高盛最新研究显示,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耗电量将较2023年增长175%,高于此前预测的165%,相当于增加一个“全球前十耗电大国”的电力负荷。分析师指出,AI大模型驱动的数据中心成为“吞电巨兽”,将推动电力行业进入“超级牛市行情”。高盛建议投资者围绕“可靠性—可获得性—效率”三条主线,采用“6P”投资策略布局相关领域。报告发布于10月14日,凸显AI发展对能源需求的深远影响。
原文链接
9月23日,高盛将中芯国际H股12个月目标价从73.1港元上调至83.5港元,A股目标价从160.1元人民币上调至182.8元,称中国AI芯片需求增长前景明朗。分析师Allen Chang指出,中国云服务提供商增加资本支出及AI终端应用丰富,推动AI芯片需求持续增长。中芯国际等国内代工厂将因此受益。高盛维持2025-2027年盈利预测不变,但基于营收和毛利率提升,将2028和2029年每股收益预测分别上调1%和2%。A股目标价继续以238%的A-H估值溢价为基础。
原文链接
9月17日,高盛发布研报,维持阿里巴巴(09988.HK)买入评级,并将H股目标价上调至174港元。研报指出,中国云端超大规模企业采用多芯片策略,更新行业叙事并带来复合增长潜力。高盛预测,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云端服务商资本支出同比增39%,有望推动AI云端收入持续增长。这一分析凸显了阿里巴巴在云端和AI领域的长期发展优势,为投资者提供信心。
原文链接
高盛近日警告,若AI支出放缓,美股恐面临20%的下跌风险。分析师Ryan Hammond指出,超大规模企业可能削减AI支出,若长期增长预期回归至2023年初水平,标普500指数估值或下降15%-20%。尽管当前AI支出仍在快速增长,但部分分析师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及2026年增速将显著放缓。Meta计划未来三年投入6000亿美元,微软也与Nebius达成174亿美元AI协议,显示巨头仍在加码AI。然而,美股高度依赖AI,英伟达占标普500权重约7%,前八大公司总市值占比超36%。若AI概念股下跌,将拖累整体市场。投资者需警惕未来AI支出放缓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原文链接
高盛9月4日报告指出,尽管AI成为美国企业界的热门话题,标普500指数成分股中58%的公司在Q2财报会议提到AI,但目前仅有少数公司能将AI与利润直接挂钩。麦肯锡调查显示,超80%的公司认为生成式AI未对利润产生实质性影响。尽管如此,AI相关股票表现强劲,今年已上涨17%,去年涨幅达32%。高盛将AI交易分为四个阶段,当前处于由亚马逊、微软等科技巨头主导的第二阶段,预计到2025年其资本投入将达3680亿美元。然而,第三、四阶段仍面临不确定性,尤其是生产力增长期可能被过度炒作。高盛警告,若AI投资回落至2022年水平,2026年销售预测或减少1万亿美元,标普500指数市值或下降15%-20%。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