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7月19日,立讯机器人总部基地项目在常熟智算未来城正式开工,总投资50亿元,预计年底竣工投产,达产后年产值可达100亿元。项目占地66亩,规划建设14.5万平方米研发及产业设施,聚焦工业自动化装备、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与制造,计划集聚3000人团队。同日,苏州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联盟揭牌成立,由立讯机器人牵头,联合20多家核心企业、30多家上下游企业及高校科研机构,构建全链条生态体系,推动苏州智能机器人产业升级,助力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原文链接
7月18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重庆市提振消费若干措施》,提出加快发展新型消费。政策支持数字消费提升,推动社交电商、即时零售等新模式,并对培育特色网货产业带的区县提供最高40万元资金支持。同时升级“直播+”消费赋能行动,开展“渝系列”直播电商基地认定,获评基地可获最高40万元奖励。文件还明确支持“人工智能+消费”行动,打造“机器人+”应用场景,发展低空旅游、无人机等低空消费场景,并每年举办低空飞行消费周活动。此外,重庆将加快释放邮轮消费潜力,推动邮轮与商贸、文旅融合,开发多元化高附加值邮轮产品。
原文链接
7月17日,优必选宣布其新一代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2引入热插拔自主换电系统,可在3分钟内实现自主换电,具备7*24小时不间断工作能力。该技术采用原创双电池动力平衡、标准化电池仓快换和双臂协同精准换电三大核心亮点,确保机器人安全稳定运行及动态能源管理。通过此系统,Walker S2避免了因充电导致的任务中断,减少人力维护成本并提升生产效率。此外,机器人可根据任务优先级选择换电或充电,灵活适配不同场景需求,为工业应用带来更高效率与可靠性。
原文链接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将于7月26日至29日举行,深谋科技作为精英合作伙伴亮相H3馆D710展位。该公司将发布新一代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包括基于声表面波的多物理量感知系统“OmniSense”、脑电驱动交互系统“MindMover”、国内首个压电式六维力传感器“弹起”,以及6D姿态视觉伺服系统等创新技术。其自研全尺寸人形机器人“美猴王”已获德国红点大奖与美国MUSE金奖,并将在展会独家展示。深谋科技致力于软硬件全栈自研,打造类脑具身智能新范式,计划明年推出通用具身智能世界模型,推动机器人从感知到决策的全面闭环能力。
原文链接
2025年7月16日,英伟达CEO黄仁勋在专访中表示,中国在发展人形机器人领域具备独特优势。他指出,中国拥有三大有利条件:领先的AI技术、卓越的机电一体化能力,以及庞大的制造业基础以支持机器人部署。黄仁勋对中国机器人技术的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认为这些优势为推动行业创新和应用落地提供了坚实基础。(财联社、中国日报)
原文链接
7月16日,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在第三届链博会开幕式上表示,中国开源AI正成为推动全球进步的催化剂,助力各国参与AI革命。目前,中国已有数百项目利用NVIDIA Omniverse模拟数字孪生,优化工厂与仓储设计。黄仁勋指出,AI下一波浪潮将是具备推理、执行能力的机器人系统,可在虚拟世界训练后与人类安全协作。未来十年,软件和AI将主导工厂生产,协调人机协作团队,制造智能化产品。(记者 李明明)
原文链接
2025年,具身智能领域迎来资本与技术热潮,1月至7月国内投融资事件达141起,远超2024年全年。银河通用、它石智航等企业获高额融资,美团、腾讯等大厂及国资基金纷纷入局。头部企业如宇树科技和智元机器人已在商业化上取得进展,前者营收超10亿元,后者中标中国移动项目并计划量产小尺寸人形机器人。然而,行业仍处早期阶段,产品成熟度不足,技术路线分化明显。蓝驰创投预测,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上半年将是产业交卷窗口期,头部团队需提交成果以支撑市场热度,否则资本可能回调,行业或将迎来洗牌。
原文链接
2025年7月,乌克兰第3独立突击旅在哈尔科夫地区首次通过无人机和自杀式地面作战平台迫使俄军士兵投降,标志着机器人系统主导战场的历史性突破。此前,乌军AI战斗机器人已装备M2勃朗宁重机枪投入实战。军用机器人正快速渗透各作战领域,包括空中无人机、地面无人车及水下潜航器等,技术涵盖感知、决策与执行多维度。我国在珠海航展展示的‘机器狼群’及重型无人机‘九天’等装备引发关注。未来发展方向包括集群技术、AI增强人机协作及小型化设计,但成本高昂与伦理争议仍是挑战。
原文链接
7月15日,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与中外记者交流时表示,未来3到5年人形机器人应用将加速发展。他指出,目前行业尚处早期阶段,尽管国内外人形机器人研发火热,但大规模推广仍需时间。宇树科技及行业内其他公司已在服务业、家用、工业和救援场景中取得进展,出货量显著增长。王兴兴强调,人形机器人领域充满挑战,需要全球共同努力推动技术进步,实现共赢。
原文链接
7月15日,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与中外记者交流时,谈及中美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差异。他表示,全球人形机器人目标一致,但各国因产业背景不同而各有优势:中国具备深厚的硬件制造能力,美国则拥有领先的AI软件生态。他强调开放合作的重要性,称宇树科技通过软件开源及客户开发应用,共同推动行业发展。王兴兴指出,机器人与AI面临重大挑战,需全球共同努力,以技术和产品服务全世界。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