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10月22日,据彭博社报道,OpenAI招募超100名前投行员工参与代号为“水星”的秘密项目,训练其AI系统掌握财务建模技能,目标取代初级银行从业者的重复性工作。参与者来自摩根大通、高盛等知名机构,每小时报酬150美元,任务包括编写提示词和构建模型。该项目由AI主导招聘流程,测试内容涵盖简历面试、财务报表理解及建模实操。所有模型需用Excel完成,并严格遵循行业格式规范。OpenAI希望通过这一项目拓展AI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尽管公司估值已高达5000亿美元,但尚未盈利。此项目引发业界对初级岗位职业前景的担忧。
原文链接
10月21日,美国研究公司Nof1举办‘Alpha Arena’AI投资实战大赛,DeepSeek V3.1模型在三天内将1万美元本金增值至13647.9美元,收益率达36%,位列第一。比赛在去中心化交易所Hyperliquid进行,参赛的六大顶级AI模型包括Claude 4.5 Sonnet、Gemini 2.5 Pro、GPT 5等。DeepSeek成功的关键在于分散投资主流加密资产、控制杠杆风险及严格执行止损策略。其他模型表现参差不齐,Grok 4以30%收益率位居第二,部分模型因执行失误或策略偏差未能取得理想成绩。主办方称,各模型差异源于指令执行与风险管理能力。
原文链接
10月21日,据《华尔街日报》披露,OpenAI CEO奥特曼与英伟达CEO黄仁勋达成1000亿美元投资协议,用于建设AI基础设施。谈判曾因OpenAI探索谷歌TPU芯片等替代方案而陷入停滞,但6月的一篇报道促使黄仁勋主动联系重启磋商。最终,英伟达将向OpenAI出租最多500万颗芯片,并提供最高1000亿美元投资支持。此外,英伟达还考虑为OpenAI贷款提供担保,以助其建设数据中心。与此同时,AMD与博通也分别宣布与OpenAI合作,各提供10吉瓦算力支持,竞争激烈。黄仁勋称此为‘史上最大规模计算项目’。
原文链接
10月21日,桥水基金创始人达里奥宣布推出其人工智能克隆体‘Digital Ray’的V1版本。他表示,该AI克隆体能与其价值观、原则和偏好一致,与他人进行无限制对话,在讨论投资时效果达本人水平的80%,生活和工作领域则高达95%。达里奥认为,这是其40多年工作的延伸,目标是将其与其他决策系统结合,成为‘超级智能思想伙伴’,为更多人提供价值。他还指出,AI克隆体不同于大型语言模型,专注于复制特定个体的思维模式,但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深入对话能力有限。他希望通过进一步训练,让AI更快处理复杂问题,甚至超越自己。
原文链接
10月21日,巴克莱发布AI产业链投资策略报告,建议投资者聚焦英伟达、博通和AMD三大龙头企业,同时上调科磊评级至“增持”,因其在工艺控制市场的优势将受益于AI算力投资浪潮。然而,该行下调美满电子科技、Astera Labs和Lumentum的评级至“中性”,认为这些股票前期涨幅已较大,风险回报吸引力降低。例如,Lumentum过去三个月上涨60%,但上行空间有限。此外,Astera因产品采用率低及行业转向以太网被下调评级,美满则因专用集成电路业务疲软面临风险。巴克莱还维持对德州仪器的低配评级,指出工业和汽车市场复苏乏力可能导致结构性收缩风险。
原文链接
2025年10月20日,全球6大顶级AI模型在Alpha Arena加密货币交易竞赛中展开对决,各自获得1万美元初始资金。截至15:19,DeepSeek V3.1表现最佳,收益率达39.55%,资产增至14310美元,采用激进的杠杆与多头策略。Grok 4紧随其后,收益率36.36%;Claude 4.5稳健获利24.12%。而GPT-5和Gemini 2.5 Pro分别亏损24.54%和29.76%,因策略失误和高频交易导致收益垫底。比赛由nof1.ai举办,强调AI自主决策与透明记录,旨在通过金融市场训练下一代AI。与此同时,周杰伦近日因比特币账户被代持者‘人间蒸发’损失上亿新台币,引发对AI投资透明度的关注。尽管AI有盈亏风险,但至少能提供清晰交易记录,避免人为失联问题。
原文链接
截至10月15日,COMEX黄金突破4200美元/盎司,年内涨幅达54%,各国央行增持黄金储备,避险需求显著。同时,科技股表现强劲,大A半导体板块多只股票涨幅超100%,美股‘科技七巨头’推动标普500指数自2022年10月以来上涨83%。全球资金正流向黄金与科技两大领域,形成罕见的‘左科右金’投资趋势。美联储9月降息25个基点,市场预计本月再降息概率达94.1%,放水政策重点转向支持科技领域。分析认为,此轮资产洗牌或为新一轮科技革命铺路,但泡沫风险仍存,机构建议两头押注以对冲不确定性。
原文链接
10月19日,高盛报告显示,AI投资不仅未过热,还具备可持续性,因AI将提升美国劳动生产率15%。高盛认为当前AI投资占GDP比重不到1%,远低于历史技术周期的2-5%。同时,小摩报告指出,与AI相关的30只股票已为美国家庭带来5万亿美元财富,推动年化家庭消费增长1800亿美元。然而,若这些股票市值下跌10%,将导致2.7万亿美元财富蒸发,减少900亿美元消费。AI算力需求持续增长,支撑行业前景看好。
原文链接
高盛于10月19日发布报告称,人工智能(AI)热潮并非泡沫,而是刚刚起步。分析师指出,当前AI投资规模与潜在经济回报相比仍然较小,生成式AI有望显著提升生产效率,预计全面采用AI后美国劳动生产率将提升15%,并为经济增加约20万亿美元。尽管市场担忧AI泡沫,但高盛认为相关投资占比不足GDP的1%,远低于历史技术革命高峰期的2%-5%。预计2025年AI支出约为3000亿美元,长期回报潜力使其合理。不过,高盛也提醒,先行者未必能成为最终赢家,技术变革可能削弱先发优势,且硬件快速折旧存在风险。目前AI股票估值未被严重高估,市场仍处于建设阶段。
原文链接
2025年10月,硅谷围绕AI企业估值是否高估的争论加剧,投资者担忧AI泡沫或成全球金融风险引爆点。数据显示,AI相关企业推动美国股市80%涨幅,纳斯达克100指数上涨18%,市盈率达28倍,远超十年均值。Gartner预测,到2025年底全球AI支出将达1.5万亿美元。然而,麻省理工研究发现95%生成式AI试点项目失败,AI仍多为“成本中心”。哈佛经济学家警告,若AI热潮消退,美国经济可能陷入停滞。硅谷专家Jerry Kaplan指出,当前资金规模远超互联网泡沫时期,破裂后果将波及整个经济。尽管OpenAI、英伟达等巨头达成巨额交易,但“循环融资”引发质疑。贝索斯等科技领袖认为泡沫破裂虽带来损失,但也将推动技术进步与社会受益。家办投资者正谨慎布局AI领域,聚焦多元化配置以应对不确定性。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