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据IDC预测,2025年全球数据量将达213.56ZB,2029年将增长至527.47ZB,中国2025年数据量为51.78ZB,2029年将达136.12ZB。国家数据局部署10个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涵盖北京、浙江、安徽等地区,推动数据市场发展。北京构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贵州拥有成熟的数据交易生态,海南依托自贸港政策探索数据产品化。试验区在数据安全、制度差异和确权方面面临挑战,但正逐步完善数据流通机制。随着AI快速发展,数据作为关键资源,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原文链接
4月29日,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福州召开,聚焦AI技术与数据要素市场化。蚂蚁集团发布多项技术成果,包括全新‘密态可信数据空间’产品,实现跨域全链路管控,确保数据安全。蚂蚁密算董事长韦韬表示,密态计算将支撑数据跨地域、跨行业可信流转,成本低于数据流通价值的5%。蚂蚁集团三年累计科技投入超604.5亿元,布局AI基础层、模型层及应用层,推出百灵大模型系列,并重点发展AI医疗。此外,蚂蚁新设AGI部门,专注通用人工智能算法,同时加大投资具身智能、AI算力等领域。未来3-5年,蚂蚁密算计划通过可信数据空间重建行业体系,推动数据要素价值释放。
原文链接
财联社4月15日电,杭州拟超前布局智算集群飞地以支持自主大模型研发。根据《杭州市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实施方案(2025年版)(征求意见稿)》,将在国家“东数西算”枢纽节点打造“算力飞地”,优化高速光网传输网络并降低数据传输成本,同时建设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城市范例。方案还提出推进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先试),争取3个行业或企业可信数据空间纳入国家试点,并深化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新增5个运营领域及10个应用场景,同时争取国家数据产权登记试点。
原文链接
全球AI竞争进入新阶段,大模型发展面临‘语料临界点’,高质量公开语料即将枯竭,未来竞争将转向合法使用私域数据。数据要素化改革成为中国AI发展的独特路径,通过确权、流通、协同机制,解决权属不清、价值难衡、治理割裂等问题。中国正探索‘数据三权分置’、‘可信交换协议’及‘跨域协同机制’,旨在构建可确权、可流通、可协同的数据制度体系。这种制度创新不仅服务于国内模型训练,也为全球AI生态提供新范式。数据制度能力或成AI时代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变量,未来谁掌握数据制度,谁将主导AI规则制定与价值体系。
原文链接
1月8日,北京海淀召开数据要素产业发展大会,揭牌海淀数据要素综合服务中心并发布多项数据服务方案。海淀区数据局局长刘杰表示,自数据局成立以来,海淀区积极争取各级试点任务,加快培育数字经济。早在2024年9月,海淀区数据要素生态产业联盟筹备会召开,该联盟致力于构建开放合作的数据要素生态体系。目前,海淀区共有1300多家AI大模型和芯片企业,涵盖全产业链条。未来,海淀区将从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和资金支持三方面推动AI产业发展,目标是打造AI技术赋能的综合城市智能体。
原文链接
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发布指导意见,推动政府部门、行业龙头及互联网平台开放场景,激发数据应用创新。目标是在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金融服务、绿色低碳等领域打造‘数据要素×’典型场景,促进实体与数字经济融合,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同时鼓励企业参与政务数据应用,提升公共服务,并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支持企业开发高质量数据集,发展‘数据即服务’等新业态。此指导意见旨在加速数据产业发展,提升整体经济效率。(12月30日)
原文链接
12月18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了《深圳市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发放“语料券”。该政策每年提供最高5000万元的“语料券”,旨在促进语料开放共享和交易,加速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对于利用数据交易平台购买非关联方语料进行大模型研发和应用的企业,可获得不超过合同金额30%、最高200万元的资助。同时,鼓励企业通过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开放语料,符合条件的开放语料将依据年度共享使用情况,给予每个数源单位最高100万元的奖励。
原文链接
【摘要】12月6日,中信证券发布研报指出,数据产业链在政策、技术和供需的多重推动下,将迎来新一轮高速发展,潜在市场规模达万亿元。报告特别强调了AI基础设施、数据要素和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信创)三大产业趋势将成为未来发展核心。目前,数据库、数据平台及资源服务等核心环节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受益于整体产业发展趋势,这些领域的需求弹性显著,预计新市场空间可达数百亿元。建议投资者关注数据库、数据平台及资源服务领域的领先企业。
(摘要共239字)
原文链接
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指出,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强调,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近年来我国在数字科技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如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原创性成果。未来需加快构建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加强数字产业集群建设,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同时,优化数据要素配置,建立健全数据基础制度,提升数据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推动数据开发利用。此外,还需推进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加强智慧能源建设,深化自然资源“一张图”应用。新时代新征程中,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数字化改革配套机制,优化数字经济领域学科设置,夯实高水平数字人才支撑,推动数字经济国际合作。(275字)
原文链接
【财联社9月14日电】全球正步入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创新时代,企业纷纷紧抓数智化转型机遇,将其作为核心变革策略。随着AI大模型与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的推动,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地位日益凸显,促使企业主动迈向数智化转型之路。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当前科技发展的前沿动态,亦预示着未来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