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标题:北大&亚马逊推出全球首个图中心RDB基础模型Griffin
在关系型数据库(RDB)场景中,由于多表交互和异质特征,基础模型的探索仍处早期。北京大学张牧涵团队联合亚马逊云科技提出Griffin,首个以图为中心的RDB基础模型。Griffin将RDB视为动态异质图,通过1.5亿行数据...
原文链接
标题:一个传统技术助力国产视觉基础模型脱颖而出
国产AI在视觉基础模型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格灵深瞳推出的Glint-MVT成为亮点。这项技术通过引入间隔Softmax损失函数,显著提升了模型的泛化能力和抗噪性能。测试显示,Glint-MVT在线性探测中的平均准确率高于OpenCLIP 2.3%,优...
原文链接
5月20日,在台北国际电脑展上,英伟达CEO黄仁勋发布人形机器人AI基础模型Isaac GR00T N1.5,称其为“下一代工业革命的核心构建模块”。该模型通过GR00T-Dreams工具生成合成数据,将新版本开发时间从三个月缩短至36小时,显著解决数据瓶颈问题。GR00T-Dreams利用Cosmos Predict世界模型,仅需一张图像即可生成多环境任务演示视频并提取“动作tokens”进行训练,实现“用AI生成AI训练数据”的创新模式。实测表明,N1.5在新环境适应、工作空间配置及指令识别方面表现优异。目前,波士顿动力、富士康等企业已接入NVIDIA Isaac平台,英伟达还推出了Cosmos Reason世界模型、Isaac Sim 5.0开源仿真工具及RTX PRO 6000工作站以支持开发需求。
原文链接
中国基础模型开源领域持续升温,DeepSeek联合清华发布推理时Scaling研究,预计近期发布DeepSeek-R2。其开源模型在GitHub迅速超越OpenAI的Whisper,受MIT协议吸引,全球开发者积极参与。阿里云、MiniMax、智谱、百度等相继发布开源成果,浙江杭州的DeepSeek、阿里云、之江实验室形成“三剑客”,推动开源创新。开源不仅促进技术普惠,还激发全球协作,如之江实验室的GeoGPT将在全球科学界开源。尽管面临激烈竞争,中国开源力量正加速形成世界创新生态,为全球AI发展贡献力量。
原文链接
标题:CVPR 2025 Workshop征稿倒计时:“基础模型+X”的鲁棒性挑战
CVPR 2025将于6月11日至15日在美国田纳西州举行。第五届对抗机器学习Workshop将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关村实验室、南洋理工大学等机构联合举办,主题为“基础模型+X”,探讨FM及其在特定领域的应用(XF...
原文链接
2月22日,在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开幕式上,上海市副市长陈杰表示,上海将完善开源开放生态系统,夯实语料开放加模型开源服务体系,壮大开源社区力量,推动基础模型算法和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构建互利共赢的创新环境。
原文链接
《科创板日报》报道,全球顶尖AI科学家许主洪(Steven Hoi)加入阿里巴巴,任阿里集团副总裁,负责AI To C业务的多模态基础模型及Agents相关研究。许主洪拥有20余年人工智能经验,曾任Salesforce集团副总裁及亚洲研究院创始院长。阿里AI To C业务正组建顶级AI算法研究和工程团队,此前已将AI应用“通义”并入智能信息事业群。尽管阿里在AI应用方面起步较早,但在月活用户上仍落后于字节、百度等公司。许主洪的加入被视为阿里加强AI To C布局的重要举措。
原文链接
2月6日,阿里宣布世界顶尖AI科学家许主洪加入,担任阿里集团副总裁,负责AI To C业务的多模态基础模型及Agents相关研究。此举旨在提升阿里AI C端产品的应用能力。阿里正组建顶级AI算法研究和工程团队,吸引更多顶尖人才。自2024年底起,阿里加速AI To C业务布局,通义C端产品并入智能信息事业群并与夸克合作。近期,DeepSeek在全球应用商店霸榜,显示AI市场的火热,阿里此时加速布局,展现其在AI应用领域的雄心。
原文链接
欧莱雅与IBM宣布合作,开发业内首个化妆品AI基础模型,旨在通过生成式AI技术减少能源和材料浪费。此模型将助力欧莱雅实现2030年大部分产品配方源自可持续材料的目标。AI模型将在未来几年内协助全球4000多名研究人员进行新产品配方、现有产品重配及生产优化。IBM还将帮助重塑欧莱雅的配方研发流程。该合作致力于推动美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1月20日】
原文链接
英伟达在CES演讲中推出物理AI大模型Cosmos,该模型可通过文本、图像等生成基于物理学的视频,用于预测现实环境并训练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Cosmos将以开源形式发布,首批用户包括1X、Agile Robots等多家国内外厂商。英伟达自2024年6月起便通过仿真框架RoboCasa训练机器人。物理AI大模型有助于推动智能汽车和具身智能的普及,但开发成本高和难以持续遵守物理规则是主要挑战。此外,谷歌和1XTechnologies也相继发布了类似的世界基础模型。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