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7月4日,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代表陈旭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9届会议技术援助主题研讨会上,代表70余国作“人工智能促进无障碍建设”共同发言。发言呼吁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援助与能力建设,推动各国共享人工智能发展成果。共同发言强调,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和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人工智能技术可消除物理、信息和文化障碍,促进社会包容性发展。此次发言彰显了国际合作在技术应用和人权保障中的重要作用。
原文链接
面部控制手机电脑、手语变语音…这些AI项目重新定义了“无障碍”
AI正在为残障人士带来新的希望。听障者可通过AR字幕眼镜看到对话文字,肢体障碍者则能通过“面面俱控”系统,利用张嘴、抬眉、眨眼等面部动作操控手机和电脑,实现无障碍操作。
中国有超过3000万手部障碍者,包括渐冻症、脑瘫、中风患者。而全球...
原文链接
《小小的我,大大的AI》讲述了AI技术如何改善障碍人群的生活。文章提到了AI在脑瘫早期识别和听障人士语音修复方面的进展。华为推出的‘小艺声音修复’功能,通过AI技术提升听障人士的语音清晰度。此外,百度的‘文心快码无障碍版’帮助视障人士更高效地编程。这些AI技术不仅提高了医疗和日常生活的便利性,也为障碍人群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
原文链接
2023年初,AI大模型在全球手机市场掀起热潮,各大手机厂商纷纷标榜AI能力。苹果在2024年发布的“Apple Intelligence”并未激起市场波澜,多数厂商仍停留在AI功能升级层面。然而,AI手机的实际应用仍需用户自行甄别。AI手机的关键在于实用性功能,例如AI写作、邮件推荐与回复、通话摘要等,这些功能已在多款手机中实现。此外,智能体(AI Agent)成为新的发展方向,荣耀、vivo、OPPO和华为等厂商均在智能体技术上发力,但该技术尚处于初步阶段,需进一步完善用户体验。值得注意的是,AI在手机中的应用在无障碍能力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华为和vivo在这方面表现突出,为视障和听障用户提供便利。尽管AI手机尚不成熟,但其未来发展充满希望。
原文链接
在2024年10月10日的vivo开发者大会上,vivo宣布了其在无障碍领域的最新进展及合作计划。vivo不仅升级了“手语翻译官”的手语学习功能,旨在促进国家通用手语的普及,还增强了蓝心语音大模型对多种语言的支持,使得“vivo听说-方言自由说”功能能够识别并发声多种方言。此外,vivo还推出了一款基于多模态蓝心大模型的“vivo看见-蓝心升级版”,能更精准生动地描述场景并进行多轮问答。
vivo与残联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向10所高校的1000多名残障学生捐赠无障碍设备,并招募100位梦想导师,以帮助残障青年就业。更为重要的是,vivo宣布将开放其无障碍产品的安卓版本,使所有智能手机用户都能体验vivo的无障碍成果。同时,vivo还将免费向无障碍功能的开发者开放其全栈AI能力。这一系列举措彰显了vivo在推动科技包容性、促进社会福祉方面的承诺与行动。
原文链接
Vision Pro改变了Collard和一些残障用户的日常生活。这款设备的"放大"功能,起初只是Collard在青少年时期发现的电脑辅助功能,后来成为她学术研究中的重要工具。对于视觉障碍者,Vision Pro提供了超高清的micro-LED技术,让他们能在更大的范围内自由调整屏幕大小,甚至不受屏...
原文链接
英国手语翻译公司创始人Sally Chalk于2022年推出初创公司Signapse,研发AI手语翻译软件,将文本实时转化为美国手语和英国手语。Signapse获得200万英镑种子融资,已在机场提供手语导航,通过GAN和深度学习技术创造逼真虚拟翻译员。AI应用于交通枢纽和在线平台,改善听障人士的信息获取体验。国内如腾讯、百度等也在AI手语领域有所尝试,如AI主播和手语识别竞赛。尽管AI在手语翻译和教育等方面取得进展,但仍面临普及度低、个性化不足等问题。技术的发展旨在打破障碍,提升听障人士的融入度,但AI仍需与用户更多参与和改进。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