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2025年7月,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在链博会上表示,H20芯片解禁后或能部分恢复此前因中国出口限制导致的近1000亿元人民币损失。尽管英伟达在中国AI芯片市场份额从95%降至50%,但解禁消息仍对国产芯片厂商形成冲击。华为、寒武纪等企业凭借昇腾芯片和推理模型抢占市场,寒武纪2025年Q1营收同比暴涨4230%,实现扭亏为盈。然而,受限于产能和技术封锁,国产芯片难以完全填补市场需求。与此同时,微软、谷歌等大客户加速自研芯片,进一步威胁英伟达地位。未来AI芯片领域可能形成复杂场景用英伟达、简单场景用国产或自研芯片的混合格局。
原文链接
7月17日,全国产化“品原AI一体机”系列在深圳罗湖发布,搭载我国首颗量产交付的大算力AI芯片江原D10。该产品由品高股份与深圳江原科技联合研发,核心配置16张江原D10 AI推理加速卡,推理效率提升300%,在文本生成、图像识别等场景展现高密度算力优势。江原D10采用12纳米国产工艺,全流程依托本土产业链完成,实现大算力AI芯片的全面国产化突破。该芯片已于2024年第三季度回片点亮,并于2025年第二季度量产交付,标志着我国AI芯片领域的重要进展。
原文链接
7月16日,记者探访全球运营商最大单体液冷智算中心——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数据中心。该中心智算规模达6.7EFLOPS,芯片国产化算力占比超85%,服务京津冀90%算力需求。中心2012年开工,2016年运营,总投资约400亿元,占地1402亩,采用液冷技术提升散热效率,2024年PUE为1.23,绿电占比69%。依托内蒙古气候与能源优势,年均气温7.7℃,显著降低用电成本。中心已落地九天大模型等训练任务,并赋能政务、能源、工业等领域,孵化40余款行业大模型。未来将按国家“十万卡级科技创新集群”要求推进基础资源储备,预计年内完成部分规划。
原文链接
7月15日,英伟达CEO黄仁勋再次访华并宣布重磅消息:美国政府已批准H20芯片对华销售。H20是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AI加速器,此前因出口禁令曾引发行业震动。受此消息影响,A股云计算板块大涨,金山云涨16.81%,阿里巴巴涨6.97%。黄仁勋强调中国市场的重要性,称其为全球AI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与此同时,国产AI芯片厂商如华为昇腾、寒武纪等也在积极追赶,预计到2025年国产芯片市场份额将接近外购芯片。此外,国内科技巨头纷纷加码算力投资,阿里宣布三年内投入3800亿元用于云计算和AI基础设施。黄仁勋今年已三度访华,显示英伟达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
原文链接
7月14日,智能算力系统软件服务商北京清程极智科技有限公司完成过亿元融资,距上一轮融资不到半年。本轮融资由某知名产业方领投,上海市属国有创投平台、联想创投、并行科技、奇绩创坛等跟投。资金将用于产品研发、生态建设与市场拓展。清程极智成立于2023年,专注于智能算力系统软件,连接底层硬件与AI模型需求,提升国产芯片算力效率,降低大模型训练成本。联想创投称其产品推动算力普惠,奇绩创坛认为其深度优化能力是新算力生态稀缺环节,有望定义中国AI基础设施标准。
原文链接
2025年7月9日,英伟达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引发全球关注,其创始人黄仁勋强调‘主权AI’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中国GPU厂商摩尔线程与沐曦股份于6月30日递交招股书,计划登陆A股市场,寒武纪等企业已先行一步。国产GPU企业近年来获资本热捧,如沐曦股份估值达210亿元,但普遍面临巨额亏损,摩尔线程三年亏损近50亿元,研发费用高企。尽管如此,这些公司依赖政府智算中心等大客户推动收入增长,但商业模式和产品性能仍存挑战。业内人士认为,国产GPU需解决生态兼容性、供应链安全等问题,同时需保持战略定力或寻求巨头支持以实现长远发展。
原文链接
2025年7月,摩尔线程与沐曦集成电路的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分别拟募资80亿元和39.04亿元,或成国产高端GPU上市关键窗口期的起点。自2019年美国对中国半导体禁令以来,国产GPU企业迅速崛起。摩尔线程由前英伟达中国高管张建中创立,成立后快速吸引资本与人才,估值达246亿元;沐曦由AMD老将陈维良创立,聚焦高性能计算市场,产品已实现量产。两家公司虽路径不同,但均受益于2024年底国产大模型公司DeepSeek的爆火,带动推理市场需求激增。然而,高额研发成本使两家企业仍处亏损状态,未来将依赖性价比优势争夺市场机遇。
原文链接
6月26日,首届中国AI算力大会在北京召开,聚焦AI算力产业变局与创新。会议围绕大模型、生成式AI等热点,探讨了AI推理算力、智算中心及超节点技术等议题。近30位行业嘉宾分享前沿观点,现场参会人数超850人。展区中,Alluxio、研惠通等企业展示了最新技术成果。大会由智一科技旗下智猩猩与智东西主办,并正式纳入北京市“智领未来”人工智能品牌活动。会上,信通院、摩尔线程、中昊芯英等企业和机构分享了关于算力需求增长、芯片架构创新及编译优化的技术洞察。此外,国产AI算力的突围与崛起成为热议话题,专家认为中美差距正逐步缩小。未来,专用芯片、软硬件协同及超节点方向被看好,推动AI产业化加速落地。
原文链接
6月27日,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合肥举办的‘正和岛2025案例共学年会暨AI+先行者创新大集’上发表演讲,指出今年是全民AI和全行业AI的元年。他提到,尽管美国限制高端算力芯片出口,但中美在本轮大模型竞争中的差距已缩短至3到6个月,不会形成代差。刘庆峰强调国产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并展示了讯飞星火大模型在高考作文、英语和数学测试中的优异表现,分别获得53分(满分60)、19.5分(满分20)和突破140分(满分150)。他还分享了大模型在教育、医疗、司法等领域的典型应用成果,如通过国家职业医师考试及辅助司法公正的应用案例。刘庆峰表示,中国需在源头技术创新上持续发力,才能在未来胜出。
原文链接
2024年6月30日,百度文心4.5系列模型正式开源,龙芯中科在首日即启动技术合作,双方将推进国产算力基础设施与大模型技术的融合创新,提供安全可控的‘中国芯’解决方案。此次合作涉及龙芯3C6000与文心大模型4.5系列,标志着龙芯CPU在AI算力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龙芯3C6000采用自主设计的龙架构,无需依赖国外技术,可满足多场景计算需求,性能相当于2023-2024年主流产品水平。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