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10月3日,美国联邦法官奥娜·T·王裁定,OpenAI需向起诉其版权侵权的新闻出版商和作者提交内部通信记录。法官驳回了OpenAI对大部分文件的保密要求,认定这些文件不属于法律建议范畴。被要求提交的内容包括Slack平台上的消息、与AI训练相关的电子邮件,以及关于删除‘创世纪图书馆’资料和扩展图书收藏策略的信息。这一裁决可能影响OpenAI在知识产权争议中的法律应对策略,案件进展备受关注。
原文链接
9月27日,微软、康宁和贺利氏宣布合作,共同推动空芯光纤(HCF)的规模化生产。微软将为Azure部署标准化HCF解决方案,康宁利用其美国工厂生产光纤,贺利氏提供石英制造支持。此次合作旨在提升云和AI工作负载性能,解决低延迟和高带宽需求。早在2024年11月,微软计划在24个月内部署1.5万公里HCF,支撑AI和高性能计算。本月初,微软旗下Lumenisity实现技术突破,新型HCF衰减水平达0.091dB/km,刷新行业纪录。空芯光纤通过空气传播光信号,传输速度提升45%,时延显著降低,适用于数据中心跨区域部署。国内方面,中国移动开通首个商用线路,中国电信启动集采。机构预测,2030年全球空芯光纤市场规模将达1.05亿美元,但量产仍需克服技术挑战。
原文链接
9月26日,美格智能在互动平台透露,其5G高速率通信模组已应用于国内某机器人企业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并实现小批量发货。公司高算力AI模组具备高性能、低功耗、高能效优势,可有效解决人形机器人空间、续航及散热等技术难点,已在合作伙伴的原型机上搭载,提供感知、计算和控制能力。美格智能表示,将持续推动5G通信与端侧AI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助力行业创新发展。
原文链接
2025年9月24日至26日,北京举办的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工信部总工程师钟志红透露,我国已发布人工智能大模型超1500个,行业发展迅速。我国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信息通信网络,5G用户超11亿,电信业务线上办理占比达91%。下一步,行业将加快5G-A、万兆光网试点部署,深化工业互联网应用,并推动‘人工智能+制造’行动,同时扩大增值电信业务对外开放,促进数实深度融合,加速构建现代化数字基础设施体系。
原文链接
9月24日,湖北省发布《加快算网存用协同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发挥光电子信息产业优势,推动一批全国“首发”技术和产品规模化应用。重点包括100T超低延时“空芯光纤”、8英寸芯片晶圆、GPU芯片、车规级AI芯片等,覆盖骨干网络传输、6G前传、自动驾驶等领域。政策对接国家研发专项,旨在拓展光电子产业发展空间,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自主计算产业集群。
原文链接
9月9日,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许继金率队赴淮安、宿迁开展‘十五五’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深入了解行业现状与问题。座谈会上,许继金强调要适度超前规划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万兆光网试点和‘5G-A+AI’融合应用创新,助力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同时,要求大力发展信息消费,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明确目标与路径。此次调研为科学谋划‘十五五’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凸显江苏在信息通信领域的前瞻性布局。
原文链接
9月6日,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提出未来AI工厂需整合全球数据中心的愿景,但跨数据中心网络延迟成为关键挑战。OCS(光路交换机)因低延迟、低能耗特性正成为解决方案之一。8月22日,英伟达推出Spectrum-XGS以太网技术,为OCS提供广阔应用前景。谷歌已在Jupiter数据中心大规模部署OCS,实现吞吐量提升30%、功耗降低40%,并减少网络宕机时间。市场预计到2029年,OCS市场规模将超16亿美元。目前,Lumentum、谷歌、微软等巨头已加入OCP子项目推动标准化,华为也推出全光交换机产品。然而,OCS成本仍较高且存在技术路径竞争,行业尚处早期阶段,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原文链接
标题:生成式AI如何改变移动通信?
生成式AI(GenAI)正引领新一轮技术浪潮,为移动通信行业注入全新活力。以AIGC大模型为基础的生成式AI应用,如DeepSeek、豆包等,不仅能提供知识问答、语音助手等功能,还通过高度个性化和实时交互的体验吸引用户。这些应用改变了传统应用被动吸引用户的模式...
原文链接
工信部近日印发《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持续攻关卫星通信核心技术,提升元器件、芯片及终端设备供给水平,降低用户成本,推动技术迭代。同时,促进卫星通信与5G/6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深度融合,加快非地面网络(NTN)等技术创新发展,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原文链接
8月4日,中国银河证券表示,人工智能正推动通信行业企业进一步发展,尤其看好硬件领域的高增长潜力。结合供需两端分析,当前算力板块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各大企业对大模型的持续投入将驱动市场扩容。在流量入口竞争与广阔应用场景的推动下,算力需求端将持续旺盛,不会因单一入口独大而减弱。这为算力硬件带来长期发展机遇,未来成长空间可期。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