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标题:王小川:从学霸到解题者,专注“造医生”
正文:
王小川从小被称为“学霸”,但他并不喜欢这个标签。他认为,“学霸”意味着在别人设定的命题中取得高分,而他更想找到自己的命题。离开搜狗后,他选择创业,成立百川智能,但外界依然期待他在AI领域的“学霸”表现。然而,王小川内心真正想做的并非通用大模型,而...
原文链接
8月14日,一项研究发现,过度依赖人工智能(AI)可能使医生的癌症检测技能退化。研究人员评估了频繁使用AI辅助进行肠镜检查的医生,在无AI支持下其癌症检测准确率下降约6个百分点。这项研究由波兰、挪威、瑞典、英国和日本等国的专业人士共同完成,并发表在《柳叶刀・胃肠病学与肝脏病学》杂志上。研究对象为波兰四个肠镜检查中心参与AI试验项目的医生。研究结果引发了对AI在医疗领域应用的深思,探讨其在提升效率与潜在负面影响之间的平衡问题。
原文链接
7月30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行,展览面积超7万平方米,800余家企业参展。一位美国博主参观后感叹,想将中国的AI医生技术带回美国。他批评美国医疗体系问题重重,如预约难、费用高、医保不足及缺乏预防保健服务。博主对中国AI医疗发展表示羡慕。近年来,多家中国公司推出AI医疗应用,例如可提供健康科普、就诊咨询等上百项服务的AQ,展示了技术优势与应用前景。
原文链接
2025年6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奉贤院区正式启用。在开业仪式上,新华医院联合商汤医疗发布基于“深思考”大医医疗大模型的AI儿童全科医生,旨在为基层儿科医生和家庭提供智能化诊疗与养护支持。该系统融合了70余年的儿科诊疗经验与超大规模医学数据训练,构建起覆盖各年龄段儿童健康知识的“三层递进式”体系,实现从日常养育到疾病诊疗的全方位服务。
该AI系统依托DeepSeek、Qwen等通用大模型,结合高质量医学语料进行深度优化,具备精准推理与复杂临床任务处理能力。通过医工协同创新模式,新华医院利用商汤大医智能体平台,实现AI开发流程的高效转化,推动专科智能体快速孵化。这一合作不仅提升了基层诊疗水平,也为智慧医疗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未来,双方将持续深化AI与医疗场景融合,让技术真正惠及更多家庭。
原文链接
2025年6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奉贤院区正式启用,并联合商汤医疗发布基于“深思考”大医医疗大模型的AI儿童全科医生。该系统旨在赋能基层儿科医生和家庭护理,将三甲医院的诊疗经验转化为交互式“AI向导”,推动儿童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
在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指引下,我国持续加强...
原文链接
财联社6月11日报道,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研发的全球首款嵌入临床流程的生成式AI放射系统,可于毫秒内识别危及生命的病症,大幅提升诊断效率。这一突破性技术为缓解全球放射科医生短缺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JAMA Network Open》期刊上。
原文链接
埃隆·马斯克预测,机器人将在五年内超越顶尖外科医生。他在回应关于机器人手术室的讨论时提到,机器人将超过人类优秀外科医生,并在约5年内超越顶级外科医生。他还提到旗下公司Neuralink需用机器人完成脑机接口电极植入,因人类医生无法达到所需精度。此言论引发争议,有人质疑机器人能否完全取代外科医生,认为现有手术机器人仍需医生控制,属先进工具而非自主机器人。Neuralink已成功将N1芯片植入人体,由R1机器人协助完成,患者能通过大脑操控设备。此外,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智能机器人曾精准缝合猪肠,Intuitive Surgical的达芬奇系统已完成近1700万例手术,且算法引导的操作优于人类平均水平。
原文链接
4月26日,清华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医院,并于医学院全体教职工大会上揭牌。该医院将以AI全面布局和多学科医工交叉为基础,初期依托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及互联网医院,在全科医学、眼科、放射诊断科等科室试点运行。清华计划构建“AI+医疗+教育+科研”生态闭环,提升医疗资源分配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缓解基层全科医生短缺问题。长远目标是实体化运营,推动医疗模式变革,并培养“AI协同型医生”。此举旨在通过AI技术助力医疗服务升级,让更多人享受高质量且负担得起的医疗资源。
原文链接
今春,AI儿科医生成AI医疗热点。3月北京儿童医院发布“AI儿科医生”,4月重医儿童医院推出“儿科AI家庭医生”。儿科医生短缺、儿童就医难等问题长期存在,AI有望缓解供需矛盾。AI儿科医生主要服务轻问诊,但核心诊疗仍需医生完成。AI可辅助病历生成、诊断决策,提高医生效率。北京儿童医院与百川智能开发两款AI儿科医生,助力基层诊疗。未来,AI可能实现远程分诊、发育评估等,但商业化路径尚待探索,用户规模和数据积累是关键。
原文链接
近日,苹果计划升级其健康App,引入“AI医生”功能,包括健康教练、食物追踪、锻炼追踪及健康教育四大模块。这一消息使AI医疗成为全球关注焦点。然而,患者隐私保护仍是AI医疗发展的主要障碍。当前,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多为辅助工具,如疾病筛查或药物开发,但真正意义上的“AI医生”尚未普及。国外如Google的Med-PaLM和梅奥诊所的AI项目展现了AI在疾病初筛和健康科普方面的潜力,而国内AI医疗还需应对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及基层医疗信任度低等问题。百川智能提出“双医模式”,通过AI医生填补医疗缺口并优化分诊流程,助力缓解医疗资源紧张。尽管前景广阔,AI医疗仍需严格监管与认证,以确保诊断准确性及用户信任。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