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10月27日,全球首款全尺寸仿生机器人‘小安’在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科学教育课上正式开讲,成为课堂教学的助教。这款由合肥本土企业研发的机器人身高1.4米,具备34自由度硬件组件及情绪互动功能,能与学生实时交流并辅助教学任务。课程中,‘小安’通过语音回应问题、播放视频和扫描设计方案记录单等方式,帮助学生探索声音知识并提供智能评价。项目采用‘联合研发+收益分成’模式,旨在深度融入课程体系,并配套开发了一学期科学教育课程。未来,该机器人将逐步从助教发展为独立教学,最终构建覆盖课前课后的智能教学体系,助力教学创新。
原文链接
10月27日,全球首款全尺寸仿生机器人“小安”在合肥师范附属小学科学教育课上正式‘开讲’。这款由合肥本土企业研发的机器人身高1.4米,具备拟人化形态,作为助教与教师配合教学。这标志着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从实验室迈向课堂的重要一步。据悉,‘小安’科学教育机器人自今年4月立项,现已完成研发并进入测试阶段,为课堂教学带来创新体验。
原文链接
8月13日,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合肥)消息,第二十七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人形机器人专项赛全国决赛将于8月23日至24日在合肥举行。这是全国首个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赛事,吸引了广泛关注。
原文链接
3月11日,中国联通长三角(合肥)智算中心项目在合肥市包河经开区开工。该项目一期工程位于沈阳路与泰山路交口西南角,总投资约3亿元,总建筑面积达1.56万平方米。建成后,该中心将具备超过3000P的算力服务能力。
原文链接
标题:36氪"产业带计划"揭示合肥AI崛起:合肥高新区成新星
合肥,这座曾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如今凭借人工智能产业成为创新焦点。过去20年,合肥经济规模翻万亿,城市排名飙升至全国第21。以科大讯飞为核心的AI产业引领增长,合肥成为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人工智能产值超2000亿,形成完整生态链。
合肥高新区,尤其是"中国声谷",贡献了70%的人工智能企业和规模,孕育出科大讯飞等知名企业。该区仅用1%土地创造12%的GDP,对税收和企业利润影响巨大,孵化众多高企和上市公司。
8月8-9日,36氪产业带计划深入探访合肥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剖析其成功背后的逻辑。这是一次连接投资人、创业者与产业高地的机遇,36氪将助力产业对接与合作深化。此前,该计划已成功举办探访消费产业、新能源汽车与集成电路等活动。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