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8月26日,在2025中国算力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华为数据存储、科大讯飞、浪潮、曙光、沐曦、清微智能及三大运营商等企业,共同成立“先进存力AI推理工作组”。该工作组旨在推动我国AI推理领域进入“存算协同、生态共建”新阶段,促进行业技术合作与生态发展。这一举措或将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并进一步巩固我国在全球AI领域的竞争力。
原文链接
7月26日,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第十五次全会上,荣耀、中国信通院、阿里、百度等行业领军机构联合发布《人工智能安全承诺》实践披露成果。该承诺围绕风险管理、模型安全、数据安全等6大核心内容,提炼出20项关键安全标签,并公开43项企业典型实践,旨在推动我国人工智能安全治理迈向体系化、透明化和实操化新阶段。此举为全球贡献了“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中国方案。(记者 黄心怡)
原文链接
7月23日,中国信通院依托人工智能软硬件协同创新与适配验证中心(亦庄)及工信部重点实验室,正式启动面向大模型的全栈国产软硬件系统适配测试工作。测试基于AISHPerf基准体系,覆盖芯片、服务器、一体机等,重点推动国产框架原生大模型在国产硬件平台上的开发与使用。首批测试聚焦国产深度学习框架和大模型的适配通过性。我国相关厂商正加速国产软硬件垂直优化,未来有望通过开源生态形成事实标准,助力软硬件协同创新与模型应用发展。
原文链接
7月23日,中国信通院依托人工智能软硬件协同创新与适配验证中心(亦庄)及工信部重点实验室,正式启动面向大模型的全栈国产软硬件系统适配测试工作。该测试基于AISHPerf人工智能软硬件基准体系及工具,覆盖芯片、服务器、一体机等设备,旨在推动国产深度学习框架和大模型在国产硬件平台上的开发与应用。首批测试聚焦软硬件系统在国产框架和大模型的适配通过性,欢迎企业报名参与。此举助力国产AI技术生态建设,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原文链接
《科创板日报》19日消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人工智能所启动大模型幻觉评测项目‘可信AI’AI Safety Benchmark。该项目旨在评估大模型的幻觉现状,推动其应用发展。此次测试聚焦于大语言模型,涵盖事实性幻觉和忠实性幻觉两大类型。测试数据包含超7000条中文样本,题型涉及信息抽取、知识推理及事实判别。测试覆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和形式科学五大领域。
原文链接
中国信通院于3月10日宣布启动多模态智能体技术规范编制工作,旨在加速智能体在产业中的应用,推动其高质量发展。该工作将于3月13日在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召开的技术沙龙暨技术规范研讨会上进一步讨论,业内专家将围绕多模态智能体技术的发展动态和应用落地进行深入探讨,并介绍技术规范框架。值得注意的是,去年5月中国信通院已发布国内首批智能体三项标准。
原文链接
中国信通院启动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图谱编制工作,申报截止至2025年3月24日。征集范围包括创新产品类、落地场景类及潜在场景类。人形机器人正加速进入工业、服务业等行业,在简单重复劳动和危险场景中替代人类,复杂技能场景中辅助人类,商业和家庭场景中服务人类,具有极高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原文链接
2月10日,中国信通院牵头的3项人工智能软硬件标准在瑞士日内瓦ITU-T SG21全体会议上成功立项。这3项标准分别是:面向大模型的边缘侧推理系统能力要求、大模型训练及推理集群系统能力要求、面向大语言模型算子的要求和评价指标。当前,大模型+大算力+大数据成为AI创新主导路线,国内外头部企业正积极探索算法硬件协同设计。中国信通院推动成立的人工智能软硬件协同创新与适配验证中心,已开展10余项行业标准编制工作,并具备主流模型与国产芯片的适配测试能力。这些标准对于引导产业发展方向、提升我国AI基础软硬件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原文链接
财联社1月7日电,中国信通院为解决MaaS平台服务质量问题,于2023年成立MaaS工作组,并联合产学研界专家历经一年多的努力,正式发布了MaaS系列标准,以改善平台选型困难的情况。
原文链接
11月18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信通院)牵头制定了《面向行业的大规模预训练模型通用要求》系列首批8项团体标准,并由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正式发布。这些标准涵盖了金融、通信、教育、汽车、传媒、政务服务、家居和工业等多个领域,填补了大模型应用标准领域的空白。标准详细规定了各行业大模型的技术及应用功能与性能要求,支持度和服务成熟度评估,旨在加速大模型与各垂直行业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助力“人工智能+”行动推进。目前,已有百余家单位参与标准起草,10余家单位进行了标准试点验证。未来,中国信通院将继续深化标准宣贯培训及标准符合性验证工作。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