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7月3日,英伟达市值达3.92万亿美元,超越苹果成为史上最高上市公司,但其AI GPU霸主地位正面临ASIC芯片阵营的严峻挑战。谷歌、亚马逊、Meta等云巨头加速自研AI芯片,OpenAI也被曝测试谷歌TPU,试图减少对英伟达的依赖。ASIC芯片因其高效率和低成本,在推理与训练场景中逐渐崭露头角,预计2026年出货量可能超越英伟达GPU。此外,英伟达营收过度依赖少数大客户,产品高昂成本令中小客户却步,封闭的CUDA生态也引发开发者不满。尽管英伟达推出NVLink Fusion应对UALink联盟的竞争,但市场去中心化趋势明显,英伟达的领先地位并不稳固。
原文链接
6月20日,中信证券研报指出,AI推理和训练需求增长叠加ASIC芯片成熟,推动AI网络建设进入加速期。目前,已形成从AI投资到AI收入再反哺AI投资的良性循环。光模块、铜缆等互联部件迎来升级换代机遇,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建议投资者关注在光模块及有源铜缆等领域布局领先的企业。
原文链接
《科创板日报》报道,Meta Platforms计划最早于2025年第四季度推出下一代AI专用集成电路(ASIC)芯片MTIA T-V1。该芯片由博通公司负责设计,据称其性能规格可能超越英伟达的Rubin AI GPU。这一消息突显了Meta在人工智能硬件领域的持续投入与技术竞争。
原文链接
ASIC市场正在快速增长,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4%。相比之下,高性能计算GPU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25%,而CPU和APU仅为5%和8%。
美国云计算服务商正加速开发ASIC芯片,预计2025年起进口芯片市场份额将从63%降至42%,而中国本土芯片制造商的份额...
原文链接
标题:从“ASIC白送也没人要”到“欢迎加入NVLink家族”
本篇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未形成详细调研报告,未来会结合更多数据总结趋势。
过去十年,AI算力竞争如硬件加速版《速度与激情》:GPU领跑时,ASIC、TPU、NPU等“改装赛车”迅速崛起。我们去年起关注ASIC,年初探讨PD分离和MoE架...
原文链接
5月15日,全球电子制造巨头鸿海集团宣布进军AI ASIC芯片设计领域,此举被视为其战略升级的重要一步。鸿海董事长指出,这一布局意在抓住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填补其在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关键空白。作为全球最大电子制造服务商,鸿海此次跨界进入芯片设计具有里程碑意义。AI ASIC芯片因其定制化架构,在计算效能和能耗比上优于通用芯片,成为推动AI技术应用的核心硬件。鸿海通过此番转型,正逐步从“制造服务商”转变为“技术方案提供商”,并计划利用自身丰富的制造经验和广泛的客户网络,迅速拓展AI芯片市场,为智能汽车、边缘计算等新兴领域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原文链接
标题:3nm赛道挤满ASIC芯片
博通2025财年第一季度营收149.16亿美元,同比增长25%,AI相关收入达41亿美元。Marvell预计第一财季销售额18.8亿美元,AI业务收入约7亿美元。大模型迭代加速,DeepSeek推出NSA算法,马斯克发布Grok 3模型。AI转向推理阶段,定制化...
原文链接
标题:DeepSeek引领算力革命,ASIC芯片悄然崛起
DeepSeek带动推理需求爆发,撕开了英伟达的“算力霸权”。国内大厂如阿里、百度、字节及大洋彼岸的OpenAI纷纷加入自研AI芯片行列。ASIC芯片或成为跨越新世界大门的入场券。
ASIC芯片的崛起对英伟达构成挑战,但未见明确答案。博通的A...
原文链接
北京时间2月27日,英伟达公布2025财年第四季度业绩,营收达393.31亿美元,同比增长78%,超出预期。净利润220.91亿美元,同样超预期。财报显示,数据中心业务贡献91%的营收,同比增长93%。尽管面临ASIC芯片的竞争,英伟达CUDA生态仍具垄断优势。黄仁勋表示,市场对Blackwell芯片需求强劲,新架构芯片性能提升显著,预计到2025年底利润率将改善。英伟达股价近期受DeepSeek影响波动,但基本面依然稳健。
原文链接
Deepseek近期被热议,称其LPU芯片能大幅提高AI推理效率,号称成本仅为NVIDIA的十分之一。LPU并非新事物,由美国Groq公司去年发布的AI处理器,中文名为“语言处理单元”,用于大语言模型推理。然而,LPU目前没有国产消息,且其效率提升并未达到预期,仅比现有技术高出十多倍或百多倍。此外,LPU的专用性使其在处理其他任务时存在局限。目前,LPU的成本问题也未得到解决,运营成本高于NVIDIA的H100。因此,LPU能否替代NVIDIA尚存疑问。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