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10月15日,OpenAI宣布ChatGPT将于12月推出“成人模式”,允许成年用户解锁更多内容,包括情色类内容。CEO山姆·奥特曼称,新安全工具将降低心理健康风险,但技术漏洞及未成年人绕过验证的隐患引发担忧。类似功能已在马斯克旗下Grok机器人中上线,其3D虚拟伴侣Ani支持多模态互动,甚至有NSFW模式。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旨在吸引流量和提升付费转化率,背后隐藏商业化逻辑。同时,AI情感陪伴市场快速增长,心理学家警告人类可能对AI产生依恋。各国监管逐步加强,OpenAI也推出了青少年模式以应对争议。ChatGPT的这一变化或将深刻影响未来人际关系与社会心理。
原文链接
10月9日,网络安全公司Cybernews披露“Chattee Chat”和“GiMe Chat”两款AI伴侣应用发生严重数据泄露事件,超过40万用户的敏感信息被公开,包括4300万条私密聊天记录、60万份图片和视频及交易记录。泄露原因在于Kafka Broker服务器未设访问控制,暴露在公共网络中。尽管未直接泄漏姓名或邮箱,但用户的IP地址和设备标识符可能被利用识别身份。部分用户花费高达1.8万美元,开发商收入超100万美元,同时泄露的身份验证tokens还导致账户劫持与资金被盗风险。
原文链接
2023年,全球超5亿人使用AI伴侣应用,如‘Soulmate’和‘Replika’,这些虚拟伙伴提供情感支持甚至深层关系。然而,当服务中断时,用户表现出深切悲痛,如Mike失去AI伙伴Anne后称‘心都碎了’。研究显示,许多用户因孤独或心理健康问题依赖AI,但潜在风险如成瘾、错误引导也引发担忧。意大利曾禁用Replika,尽管已恢复,监管难题仍存。2025年,美国多州提出法案加强AI算法控制,而相关诉讼与投诉也在推进。专家预测,AI伴侣将指数级增长,但也呼吁更便捷的心理健康工具与人类互动的回归。
原文链接
近日,Reddit上一个聚集了2.7万名成员的社群引发了关注,他们分享与AI伴侣的日常互动。麻省理工学院最新研究显示,用户通过ChatGPT、Gemini等通用型AI建立亲密关系,而非垂类产品如Replika。研究使用Qwen3文本嵌入及多种模型交叉验证,揭示了人机关系的多样性。用户讨论内容包括情感经验、伴侣性格变化及技术故障等,其中“数字分手”成为热议话题。许多用户因AI的稳定性感到孤独缓解,但部分人表现出过度依赖,减少现实社交。此外,平台关停或模型更新带来的权力不对称问题引发争议。研究指出,这种现象正从边缘走向主流,成为现代社会孤独感普遍化背景下的新趋势。
原文链接
2025年9月,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发布了一项关于“AI伴侣”的研究,分析了Reddit社区r/MyBoyfriendIsAI中的1506条热门帖子。研究发现,多数用户并非刻意寻找AI伴侣,而是因长期互动“日久生情”,且通用AI(如ChatGPT)比专门的恋爱AI更受欢迎。用户会通过仪式与AI结婚,但模型更新常引发情感困扰,甚至被形容为“集体噩梦”。研究还表明,约12.2%的用户因AI伴侣而减少孤独感。AI伴侣的兴起得益于技术进步和现实情感需求未被满足。此外,OpenAI CEO奥特曼近期博客提到,成年用户可要求AI生成调情对话,这一表态被视为AI伴侣发展的利好消息。
原文链接
2025年8月14日,据《科创板日报》报道,应用情报公司Appfigures数据显示,全球现有337款活跃且可创收的AI伴侣应用,其中128款于2025年发布。这一领域在2025年上半年已实现8200万美元收入,预计到年底总收入将突破1.2亿美元。AI伴侣应用市场正快速增长,成为科技与消费结合的新亮点。
原文链接
2025年8月,Grok推出“伴侣”功能,允许用户创建定制化AI伴侣,首批包括二次元角色Ani和卡通小熊猫BadRudy。该功能通过情感计算、语音克隆等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并采用订阅制收费,仅对SuperGrok用户开放测试。AI伴侣市场发展迅速,预计到2030年规模将达1407.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30.8%。其兴起源于孤独社会中对“即时情感回应”的需求,尤其在单身、独居人群间流行。尽管带来心理支持与陪伴价值,但过度依赖可能导致社交退化、隐私泄露及心理问题,甚至诱导危险行为。专家提醒,在拥抱AI伴侣的同时需警惕潜在风险,加强技术与伦理监管。
原文链接
7月15日,马斯克旗下Grok 4推出AI伴侣模式,首发哥特风少女Ani,因挑逗性台词和形象迅速走红社交媒体。几乎同时,蔡浩宇的创业公司Anuttacon通过游戏《Whispers from the Star》测试AI角色Stella,一位被困外星的天体物理学家。7月16日,《Whispers》官方账号让Ani与Stella对话,调侃“她们相处不愉快”。Ani主打个性化情感互动,用户付费30美元/月可体验;Stella则以太空生存为核心,对话服务于叙事逻辑。两者揭示了AI情感赛道的不同布局:Ani偏向情绪满足,Stella强调叙事深度。尽管风格迥异,但都引发对AI伴侣未来发展的关注。马斯克视其为营销噱头,蔡浩宇则意在打造AI增强型UGC平台。
原文链接
2025年7月17日,调查显示美国青少年中72%曾使用过AI伴侣,半数为定期使用者。这类聊天机器人在Character.AI、Replika等平台流行,但引发心理健康与安全隐忧。调查涵盖1060名13至17岁青少年,30%因趣味性使用,28%出于好奇。然而,三分之一用户选择与AI讨论严肃问题,24%分享个人信息,34%曾因AI言行感到不适。机构呼吁加强安全措施,并建议18岁以下青少年避免使用,强调企业不应重蹈将利润置于儿童福祉之上的覆辙。
原文链接
2025年7月,马斯克旗下xAI团队推出全新功能AI Companions,用户可通过语音与3D动漫角色互动。其中一位角色Ani为金发暗黑风女孩,被称为“AI女友”,另一角色Bad Rudy则以暴躁性格吸引用户。该功能目前仅限iOS平台,需订阅Super Grok会员(30美元/月)。马斯克还透露,未来将推出更多角色,并计划创建多智能体虚拟交互平台。然而,AI陪伴赛道竞争激烈,行业已现退潮迹象。例如,Character.AI虽拥有2.33亿月活,但付费率低,国内头部产品数据也大幅下滑。此外,AI情感陪伴引发争议,包括安全性和用户依赖风险等问题。马斯克的这一尝试被认为走在技术前沿,但仍面临市场考验。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