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8月25日,维基百科因强调内容准确性与人工可靠性,明确禁止上传AI生成文章,并整理出一份“AI写作迹象清单”。清单涵盖语气、结构、格式和引用等维度。AI文章常夸张渲染主题重要性,语气戏剧化,段落末尾常有总结或直接观点,连接词单一且生硬。格式上,AI偏爱怪异列表符号、标题式首字母大写及过度使用加粗字体,甚至滥用标点符号和表情。引用问题严重,可能虚构链接或专家信息。维基百科指出,单一特征不足以证明AI创作,但多种特征集中出现将引发警惕。
原文链接
8月6日,维基百科通过新政策严打AI生成劣质条目,管理员可快速删除满足特定条件的内容。这些条件包括条目中出现典型AI回应语句(如“这是你的维基百科条目”)或引文明显错误(如链接无效或无关)。WikiProject AI Cleanup成员Ilyas Lebleu指出,AI生成内容泛滥对维基百科构成“生存威胁”,因其高效产出虚假信息可能压垮现有审核机制。尽管快速删除是权宜之计,但团队认为部分AI工具未来可能为平台带来正面影响。此政策旨在应对未经审阅的低质量内容泛滥问题,确保平台内容质量。
原文链接
6月11日,维基媒体基金会宣布暂停测试AI文章摘要功能,此前该计划因维基百科编辑们的强烈反对而被叫停。IT之家报道显示,基金会原计划在移动版维基百科应用中进行为期两周的AI生成文章摘要测试,基于Cohere开发的开源AI模型Aya。然而,志愿编辑们在讨论页面表达了强烈不满,有人用“恶心”形容,有人明确反对。基金会高级总监Marshall Miller承认,在推出此计划时缺乏沟通,并对社区反馈表示理解。编辑们担忧AI摘要可能损害维基百科的可信度和协作模式,认为其无法提供全面信息及来源佐证,且存在可靠性与中立性问题,可能影响读者信任。
原文链接
近日,维基媒体因AI爬虫大量访问其服务器,导致运营成本激增,选择妥协,将英语和法语维基百科内容托管至Kaggle平台供AI公司自取。此举旨在降低AI爬虫对维基服务器的压力,同时优化数据格式以适应AI模型需求。维基百科的开放许可协议使其难以通过法律手段阻止AI公司使用其数据,且维护成本每年高达300万美元。此策略虽无奈,却符合其促进知识自由获取的使命。类似情况也发生在其他内容平台,AI攻防战已延伸至数据源头。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