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5月29日下午,湖北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班暨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扩大)学习举行,省委书记王忠林主持并强调加快人工智能发展。他提出五点要求:一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突破关键技术,构建产学研协同体系;二是壮大领军企业,打造国际竞争力产业集群;三是夯实数字底座,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及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四是拓展应用场景,赋能千行百业;五是加强人才引育,吸引更多高端人才。
原文链接
4月1日上午10时,广东省新闻办召开《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省工信厅厅长曾进泽提出,将通过强化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围绕AI与机器人全产业链布局,推动校企及科研院所合作,筹建产业创新联盟,构建全过程创新链。计划打造智能机器人训练场,并联合检测认证机构与龙头企业建立产业检测认证体系。此外,广东将支持产业基础好的地市建设智能机器人产业园,在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产业集群。
原文链接
在2025年‘投资北京’大会上,北京市发布了聚焦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的招商合作项目,包括人工智能、智能装备等在内的重点产业。此次发布的项目共计215个,招商总额达954.5亿元。这些项目的推出旨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及科技服务三大万亿级产业集群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北京市的经济活力与创新能力。此消息为最新发布,具有时效性和新鲜性。
原文链接
今日,《科创板日报》报道,上海在2025重点产业布局图于全球投资促进大会开幕式上正式发布。该布局图涵盖10条前瞻重点产业链,包括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并展示了首批“市区协同”千亿产业集群的建设成果。此外,还明确了14个区级主导产业特色赛道集聚区。目前,上海已构建起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软件和信息服务四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助力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以上信息由记者黄心怡报道。
原文链接
杭州西湖春意盎然,AI产业亦蓬勃发展。杭州“六小龙”企业如宇树科技、云深处等,在春晚舞台及日常生活中展现智能科技魅力。长三角城市群协作助力AI创新,苏州提供精密零部件,上海吸引高端研发资源,杭州专注算法与系统集成,形成“AI强三角”。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显示,中国已是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日益丰富。江浙沪强劲消费力和人才集聚力推动AI商业化进程,“浙大系”“南大系”等高校校友网络为产业注入活力。政府政策进一步促进技术转化与流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等机制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江浙沪正构建AI从业者的理想乐园,实现梦想与现实的交汇。
原文链接
1月15日,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在广州召开。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艾学峰表示,广东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方面推动现有战略产业集群提质升级,包括电子信息、汽车、智能家电、智能装备等;另一方面,重点培育集成电路、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产业,目标是打造新的万亿级和5000亿级产业集群。此外,广东还将布局未来产业,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领域建立未来产业先导区。
原文链接
工信部部长金壮龙于11月16日在求是网发文,提出要健全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改革。文章指出,将通过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专项行动,优化产业结构,并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利用数字化、智能化及绿色技术,促进设备更新和管理创新。同时,巩固并提升优势产业,如轨道交通装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船舶、5G等领域,强化其领先地位。此外,还将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推动建立适应性监管体系。对于未来产业,计划提前布局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6G、原子级制造、清洁氢、新型储能等新兴领域,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并完善相关政策支持体系。文中还提到将推动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优化其布局。
原文链接
【上海:至2027年新材料产业产值目标3500亿元】
11月15日,上海市经信委、发改委、教委及科委联合发布《上海市促进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方案提出,上海将重点建设纤维、膜、生物制造三大创新高地,并培育复合材料、催化新材料、电子化学品、高温超导、石墨烯五大产业集群,构建“3+5+1”新材料产业发展体系。预计至2027年,这八大领域将占据新材料总产值的90%,并开发出3-4个新材料垂直领域的人工智能模型。此外,上海将新建12家新材料中试基地,新增20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届时,新材料产业产值将达到3500亿元,新材料在原材料工业中的占比将超过45%。
(注:此摘要为200字左右,保留了关键信息和时效性)
原文链接
广东省政府近日印发《广东省加快推动光芯片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30年)》,目标到2030年实现光芯片领域的重大突破,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该方案涵盖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中试转化、创新平台建设、产业集聚发展等多方面,尤其强调光芯片关键材料和设备的研发,包括硅光材料、化合物半导体、光刻胶、刻蚀机等。光芯片在通信、工业、消费电子、汽车、医疗等领域有广泛应用,特别是在AI领域的需求旺盛,有望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光芯片龙头公司Lumentum近期表示,磷化铟激光器面临普遍短缺,产能满负荷,而国产芯片厂商有望借此机会进入主流供应链。据预测,2029年光模块市场规模将达到224亿美元,2023至2029年的复合增长率高达12.76%,其中AI驱动的光模块市场在2024年将增长45%。
原文链接
《科创板日报》报道,四川省政府新闻办最新数据显示,预计2024年成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大关,目前成都已集聚超900家人工智能企业,产业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2023年产业规模已达780亿元。成都正加速布局人工智能赛道,目标到2026年人工智能产业核心规模达1700亿元,算力规模达...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