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标题:马斯克访谈精华:第一性原理与未来愿景
在YC举办的AI Startup School上,马斯克与YC首席执行官Garry Tan展开了一场面向年轻创业者的对话。这些创业者大多是18到25岁的年轻人,部分已在AI领域崭露头角。马斯克坦诚分享了他的创业经历、思维方式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从Z...
原文链接
近日,蚂蚁技术研究院联合中科院自动化所和香港中文大学开源ViLaSR-7B大模型,实现了AI的空间思考能力,在多个空间推理任务中达到新SOTA。该模型通过‘Drawing to Reason in Space’范式,让AI像人类一样‘边画边想’,在迷宫导航、视频空间推理等5个基准测试中平均提升18.4%,尤其在VSI-Bench上达45.4%,超Gemini-1.5-Pro。研究采用三阶段训练框架:冷启动训练建立基础能力,反思拒绝采样增强自我修正,强化学习优化绘图操作效率。ViLaSR-7B展现出类人的空间推理策略,如参考物度量推理和跨帧对象追踪,提升推理可解释性和可控性。此成果为机器人导航等领域奠定基础,预示AI向通用空间智能迈进的重要一步。
原文链接
2025年,北美核能创企Terrestrial Energy计划通过SPAC上市融资2.8亿美元,成为继Oklo之后第二家采用此模式上市的核能初创公司。Terrestrial Energy专注于开发第四代小型模块化熔盐反应堆(IMSR),该技术占地小、无需水源冷却且安全性更高。IMSR的核心优势在于...
原文链接
4月15日,Anthropic发布Claude AI的全新功能“Research”,该功能支持Google Workspace集成,能主动进行多轮搜索并系统化解决问题。类似于ChatGPT的Deep Research,Claude Research可快速生成全面且可信的答案,并附带引用信息。此功能适用于复杂研究任务,可在几分钟内完成信息查询,提升工作效率。目前,Claude已整合Gmail、Calendar和Google Docs,方便用户处理日常工作,如整理会议记录或提取邮件中的行动项。Research功能现对所有付费用户开放beta测试,但Team和Enterprise计划需管理员授权才能使用。
原文链接
Hammerspace与北京驿心科技(Yition.ai)合作,为中国打造超大规模AI存储解决方案。驿心科技专注于降低AI存储成本,提高易用性,而Hammerspace提供高性能数据平台。双方合作旨在应对AI产生的海量非结构化数据,提供新的存储与数据编排方案。
驿心科技通过软硬件优化,开发出成本效益...
原文链接
2月18日,有道发布了新款全面屏答疑词典笔——SpaceOne,支持DeepSeek-R1深度推理答疑,首发价1699元。这款设备号称是国内首款AI原生学习硬件,内置AI家教“小P老师”。它配备了800万像素AI摄像头,支持4G流量,并且拥有4.4英寸护眼屏和1650mAh电池。目前,该产品已在京东开售。
原文链接
标题:有道发布“AI答疑笔”融合DeepSeek-R1推理能力
网易有道发布学习硬件新品“全面屏答疑词典笔”——有道SpaceOne,这是国内首款AI原生学习硬件。该产品深度融合DeepSeek-R1推理模型,解锁学科难题深度讲解新方式,提供超越真人老师的答疑辅导体验。
有道SpaceOne注重讲解...
原文链接
标题:o1已非昔日聊天模型!SpaceX前工程师揭秘全新使用法:从厌烦到每日依赖
苹果&SpaceX前工程师Ben Hylak分享o1使用心得,奥特曼和Brockman均转发。
重点:
o1不再是聊天模型,需全新使用方法。
Ben曾任SpaceX软件工程师及苹果VisionOS人机交互设计师,现创业提供AI产品分析服务。他最初对o1 pro不满,因其反应迟缓且输出矛盾,但调整使用方式后,现已每日依赖。
像对待新员工一样对待o1,提供海量背景信息并明确需求,而非指导其操作。
o1输出风格类似学术/商业报告,未来o3-mini将先对Plus用户开放。
原文链接
SpaceX旗下卫星互联网部门Starlink与美国联合航空公司(United Airlines)签订了一项迄今为止最大的机上互联网服务(IFC)订单。此次合作标志着Starlink在飞机WiFi市场的重大突破,将为1000多架美联航飞机提供免费的卫星互联网服务。Starlink是SpaceX推出的卫星互联网项目,致力于通过大量卫星在全球范围内提供高速互联网接入,无论用户身处何处。此订单不仅体现了Starlink在航空互联网领域的快速成长,还预示着全球旅行需求复苏背景下,空中互联网服务正成为航空公司之间激烈竞争的新焦点。随着SpaceX计划今年平均每三天发射一次火箭,增加“星链”卫星数量,进一步提升网络容量和服务覆盖范围,预计未来几年内,航空旅行的网络体验将显著改善,为乘客带来更快速、更稳定的空中网络服务。
原文链接
2024年6月23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成功进行国产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新技术验证箭的10公里级飞行试验,火箭实现定点垂直软着陆,为2025年4米级火箭首飞奠定基础。这一成就展示了中国在火箭回收技术上的突破,不同于SpaceX的是,试验箭直接达到了猎鹰9R Dev1水平。民营九州云箭提供了70吨推力液氧甲烷发动机,体现了国内企业间合作与效率优先策略。我国多个民营航天企业如蓝箭航天也快速跟进,如蓝箭计划近期进行10公里级别试验。中国可重复使用火箭研发起点高、进步快,预示着实用化进程加快,与SpaceX不同的发展路径正在形成,即利用国家工业体系优势进行有序分工与协作。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