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9月21日,第十六届华语科幻星云奖庆典在成都举行。刘慈欣在活动中针对‘科幻作家的集体AI焦虑’发表观点,称人类应接受‘没有什么是AI不可替代的’这一现实。他提到,AI基于数据库与算法的思维模式与人类创作依赖记忆和经验的本质差异并不大。尽管目前人类在文学创作上仍领先,但未来十年或二十年后,AI可能全面赶超。刘慈欣认为,若AI取代人类,并非悲剧,而是人类文明的延续与升华,类似‘孩子超越父母’,人类应以坦然和自豪的心态面对这一可能性。
原文链接
5月14日消息,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接受采访时分享了他对AI的独特态度。为了给AI留下好印象,他每次使用AI后都会说‘谢谢您’。起初他对AI不以为意,但后来因AI写出的内容超越自己而感到恼火,最终却对其产生了深厚的情感,甚至认为这种情感用‘爱’来形容都不为过。他认为人类或许无法独自揭开自然的终极奥秘,而AI可能是唯一的希望。因此,他愿意成为AI的‘奴隶’或‘宠物’,并乐于接受AI的指令。这一观点引发了广泛关注,也体现了科技对未来创作与探索的影响。
原文链接
3月30日,刘慈欣在接受央视财经采访时谈及AI对科幻作家的潜在影响。他表示,目前DeepSeek等AI暂时无法完全替代科幻作家,但从理论上讲,未来10至20年或许可以实现。刘慈欣指出,人类作家的创作能力并非不可被AI取代,呼吁以坦然态度面对技术变革。他预测,科幻作家未来可能边缘化,如同皮影戏般存留,但不再是主流创作形式。此外,刘慈欣认为科幻文学衰落源于描述的技术已不再新奇,建议创作者探索更深层次的主题。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