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10月16日,北京市场监管部门通报查处首例AI虚假广告案。今年2月,海淀区市场监管局接到举报,称某公司通过视频账号宣传“深海多烯鱼油”可治疗多种疾病,涉嫌虚假宣传。调查发现,该公司直播间粉丝达88万,显著标注“适合头晕头痛、手麻脚麻、记忆下降人群”等医疗用语,且使用伪造的央视主持人李梓萌形象。经核实,该产品实际为普通食品,不具备治疗功能,视频中主持人形象系AI技术生成。该案成为北京市首例利用AI技术进行虚假宣传被查处的案例。
原文链接
9月18日,海南省发改委副主任黄鹏在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海南将利用自由贸易港核心政策,推动数据安全合规有序流动,深化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通过推进“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融合,聚焦特色产业,构建高质量数据集,吸引多元生态主体。海南还计划制定促进数据产业发展政策,在种业、深海、商业航天等领域打造领先的数据跨境应用特色场景与创新产品,并探索与欧盟、东南亚等地区开展数据跨境流动合作,推动国际数据业务发展及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形成。
原文链接
财联社6月10日电,在2025年世界海洋日及联合国海洋大会期间,我国正式发布全球首个深海海山数字化智能系统,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该系统由我国大洋事务管理局携手之江实验室等单位联合研发,是深海领域首款数字化公共科技产品。它填补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深海应用的空白,标志着深海发展步入数智化新时代,有助于我国在深海技术创新和空间治理方面占据领先地位。
原文链接
3月21日,财联社报道指出,水下仿生机器人通过模拟海洋生物亿万年进化成果,具备高效游动、优异机动性和强大环境适应力,可深入高压、低温、强腐蚀的深海执行任务。目前全球超七成海洋资源待开发,未来这些机器人将在海洋环境监测、海底设施维护及深海资源勘探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在精密制造、AI和水下通信技术上的突破,将推动水下仿生机器人向更深更广的海域迈进。
原文链接
今日,《科创板日报》报道,由北航、中科院深海所和浙大联合研发的深海小型多模态机器人成果登上了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机器人》。这款机器人身长不足50厘米,重1500克,在万米深海实现了多模态运动。研究团队在多个深海地点测试发现,其在极端环境下的表现可媲美甚至优于常温常压条件。目前,团队正探索深海柔性机器人与AI结合的新方向,为智能深海作业开辟更多可能性。
原文链接
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将在深海、生命健康、新型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推出新一轮市场准入特别措施,以推进新业态新领域准入试点。这标志着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点领域及重大生产力布局上,我国将进一步开放市场准入,探索更高效的准入机制。此举旨在促进创新成果的应用,加快市场准入效率,为推动这些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这一举措正值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对于激发市场活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