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大模型商业化落地的机会
一、终局猜想
基础大模型将成为通用品,顶级模型和开源模型将长期共存。
算法和算力的领先短期内会让顶级闭源模型更具优势,但随着边际效应递减和算力成本降低,开源模型的差距会逐渐缩小。
大模型商业化格局类似云服务,未来可能会有国企或国家队凭借基础设施优势占据重要份额。
大模型出现...
原文链接
MiniMax,作为AI领域的佼佼者,已完成6亿美元A+轮融资,估值突破25亿美元。创始人闫俊杰,前商汤科技高管,于2021年离职创立MiniMax。公司近期发布AI高清视频生成模型abab-video-1,并预告未来数周将发布效果媲美GPT-4的abab7系列模型。闫俊杰强调,面对竞争,企业需强化...
原文链接
2024年6月,大模型商业化在中国引发热议。零一万物创始人李开复倾向于To C市场,认为只有赚钱的B端应用才值得投入。然而,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亚勤则支持B端基础设施的商业化,强调大模型在芯片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大模型公司分化为C端(如百川智能、月之暗面)和B端(百度智能云等)两条商业化路径。C端应用虽门槛低,但竞争激烈,如月之暗面的Kimi Chat通过打赏功能探索商业模式,而真正的超级应用还需技术和市场成熟。B端则被视为云厂商的主战场,价格战下寻求生态优势和规模效应。专家提醒,过度依赖价格战可能导致SaaS老路,强调技术进步和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大模型商业化需平衡短期爆发与长期投资,避免陷入恶性竞争。
原文链接
李开复在2024智源大会上表示,中国短期内在to C市场的大模型商业化机会较大,因其像移动互联网初期,新平台催生众多应用。他认为应用将按阶段发展,从生产力工具到娱乐、电商等,强调技术成本和产品市场契合度(TC-PMF)的重要性。大模型to C应用需跨足基础设施和AI专家合作。同时,他指出to B市场面临保守态度和成本问题,零一万物将专注to C,避免赔钱项目,并关注GPU竞争、工程提升和多方面技术挑战。尽管如此,全球智慧推动下,他对大模型未来持乐观态度。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