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10月7日,科技媒体The Decoder报道称,OpenAI与英伟达、AMD和甲骨文等公司签署总价值约1万亿美元的AI基础设施合同,计划获取超20吉瓦算力,相当于20座核反应堆的输出功率。每吉瓦算力成本高达500亿美元,但OpenAI年收入仅120亿美元,今年可能亏损100亿美元。为解决资金问题,OpenAI采用循环融资结构,如英伟达拟投资1000亿美元,AMD授予认股权证。CEO奥尔特曼表示,短期内不优先考虑盈利,而是聚焦规模扩张。消息公布后,资本市场反响强烈,甲骨文市值飙升2440亿美元,AMD股价涨近24%。尽管市场看好,但外界担忧其激进策略缺乏成本控制纪律。
原文链接
2025年,AI基建投资热潮引发是否重演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讨论。全球企业在AI领域的投资已达2523亿美元,科技巨头如亚马逊、谷歌等计划投入3200亿美元用于AI基建。尽管AI头部企业开始产生现金流,如微软Azure和OpenAI营收增长显著,但资本支出远超实际收益,过去两年5600亿美元投资中仅350亿美元为直接收入。业内担忧‘暗算力’风险,类似于2000年的‘暗光纤’现象。未来趋势取决于成本下降、需求增长与资本宽松三条曲线的对齐情况。若无法实现财务闭环,部分资产可能面临出清或分化,行业需关注利用率、成本线等关键指标,而非单纯依赖故事驱动。
原文链接
财联社9月25日讯,美国万亿AI基建潮面临严重依赖进口的挑战,四大关键设备和材料成为焦点。Exiger首席执行官Brandon Daniels指出,燃气轮机、核电站锻件和组件、大型变压器及钢材主要依赖外国供应商,如德国西门子、韩国斗山等。此外,超过80%的高压变压器由韩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制造,而钢铁则因成本与产能需求多依赖进口。关税问题进一步加剧复杂性,3%-6%的预算增加可能转化为数亿美元额外成本。Daniels警告,熟练劳动力短缺(如焊工、机械师)也将成为瓶颈,未来五年需大幅扩张工业劳动力以支撑项目落地。
原文链接
2025年9月11日,甲骨文公司获得千亿美元大单,引发全球算力热潮。港股市场AI基建概念股集体走强,市场对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需求显著增加。这一事件凸显了AI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前景及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进一步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投资者聚焦于AI算力和基建领域的潜在机会,市场情绪积极。
原文链接
8月18日,A股AIDC板块强势上涨,涨幅Top20中占据8席,液冷概念股表现突出,曙光数创等5只个股股价创新高,其中曙光数创30cm涨停。大元泵业实现6连板,成为8月以来首只突破5板的个股。全球AI建设升温,谷歌、微软等科技巨头资本支出显著增长,推动AI数据中心需求激增。液冷技术因高效散热成热门概念,同时电源系统、储能等配套领域也被看好。多家券商指出,柴油发电机组、服务器电源、超级电容等相关硬件板块将迎来机遇,建议关注麦格米特、阳光电源、江海股份等企业。此外,SOFC技术因高能量利用率,有望解决数据中心用电需求,相关公司包括三环集团、潍柴动力等。
原文链接
8月15日,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尔特曼透露,公司计划投入数万亿美元建设AI基础设施,打造支撑人工智能发展的“AI宇宙工厂”。他表示,未来将大规模兴建数据中心以满足算力需求,并探索全新金融工具解决资金问题。尽管面临经济学家的质疑,奥尔特曼强调推动AI技术落地的决心不变。彭博社分析认为,这一计划彰显了OpenAI对行业前景的信心,同时预示全球算力基建竞争加剧,或引发数据中心建设与融资模式的新一轮变革。
原文链接
2025年8月16日,OpenAI计划投入数万亿美元建设AI基础设施,其“Stargate”项目拟四年投资5000亿美元,与甲骨文达成的45亿瓦算力租赁协议价值300亿美元。英伟达等合作伙伴正推进StargateUAE项目,预计2026年上线。全球AI基建资本开支进入爆发拐点,北美厂商2025年投入达5950亿美元,中国、美国、欧盟均发布千亿美元级支持计划。阿里、腾讯等国内大厂大幅增加资本开支,集中于云和AI领域。液冷技术因解决高功耗问题成为关键,相关产业链如供配电和制冷系统将深度受益,液冷服务器概念股近期大幅上涨,龙头股表现亮眼。
原文链接
8月16日,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透露,计划未来投入数万亿美元用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数据中心。他表示,尽管此举可能引发经济学家对巨额投资的质疑,但OpenAI将坚持推进。Altman还提到,公司正在设计一种新型金融工具,以支持这笔庞大的支出,这种融资方式将是全球范围内尚未出现的创新方案。这一计划凸显了OpenAI在AI领域的雄心,并可能引领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原文链接
2025年8月2日,自2022年11月ChatGPT发布以来,AI技术已成为科技巨头的核心盈利驱动力。最新财报显示,谷歌、微软和Meta均因AI业务实现显著增长:谷歌Q2营收964亿美元,净利润281亿美元;微软云业务收入298亿美元,同比增长26%;Meta广告效率提升,营业利润率高达43%。为巩固优势,这些公司大幅增加资本支出,用于AI基建和人才争夺,如谷歌2025年资本支出达850亿美元,微软和Meta也计划持续加码。OpenAI与亚马逊等则面临高成本压力,前者每1美元收入伴随2.25美元支出,后者AWS因缺乏竞争力被质疑落后。分析师指出,AI产业马太效应显著,领先者通过数据与算力积累形成壁垒,未来竞争将更加激烈。
原文链接
2025年1月,特朗普上任次日宣布OpenAI、软银和甲骨文联合启动‘星际之门’计划,目标投资5000亿美元建设覆盖全美的AI算力网络。然而,不足半年,项目已大幅缩水,仅计划年底前在俄亥俄州建一座小型数据中心。资金问题成主要障碍,OpenAI与软银因选址分歧决裂,奥特曼绕过软银与甲骨文签署300亿美元协议,加剧矛盾。此外,美国电网扩容难、选址审批长及全球芯片供应链紧张等问题进一步阻碍推进。专家分析,私营主导的超大规模基建项目面临利益协调难题,需公共部门参与平衡长期价值。未来项目或将缩小规模,其教训警示科技基建需扎根现实土壤。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