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2025年6月,网络谣言集中于社会热点、灾情事故和伪科普领域,造谣者利用AI生成等手段虚构事实,扰乱社会秩序。相关部门迅速行动,通过权威发布和跨部门执法依法惩治谣言传播。高考期间出现“2025年高考答案流出”等虚假信息,交通出行方面也有“老年人坐火车打折”等不实传言。汛期中,多地流传夸大灾情的谣言,如“湖南永州特大暴雨致汽车被冲走”。伪科普类谣言如“95号汽油更耐烧”误导公众认知。网信和公安部门联动整治,清理仿冒账号超5000个,处置违规AI产品3500余款,关闭违法违规账号3700余个,并对恶意造谣者依法拘留处罚。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呼吁网民理性参与讨论,共同维护清朗网络环境。
原文链接
2025年7月2日,关于‘DeepSeek向王一博道歉’的虚假声明引发热议。尽管DeepSeek官方未发布相关内容,但多家AI模型和部分媒体误认其真实性,导致谣言广泛传播。事件起因是网友称DeepSeek生成内容关联了不实信息,随后出现一份漏洞百出的‘官方声明’,承诺撤回信息并赔偿。经核查,该声明不符合平台常规处理方式,且相关法院文书不存在。测试显示,多数AI模型错误采信谣言,仅有少数模型通过严谨分析否认。此事件暴露了AI产品在信息验证、用户认知及技术逻辑上的隐患,呼吁各界重视AI语料污染与系统化风险。
原文链接
6月22日,央视曝光了网络上频发的‘AI造谣’现象。近期,上海警方查处一起典型案件,某自媒体工作室利用AI生成虚假内容,编造‘华山医院前院长因病去世’等不实信息,共发布约10万条谣言,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经核实,华山医院并无此人记录,发布者仅为账号兼职注册者,实际运营者为王某某、郭某某、石某某等人,其工作室操控500余个自媒体账号进行传播。目前,三人因涉嫌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相关账号已被封禁。此外,国家网信办针对AI造谣展开专项打击,第一阶段已处置违规AI产品3500余款,清理信息96万余条,成效显著。
原文链接
5月31日,上海警方通报破获一起利用AI技术制造和传播网络谣言案件,抓获姚某、陈某等8名犯罪嫌疑人。年初,一茶饮企业报案称其遭遇大量不实信息攻击,影响品牌声誉,部分门店营收下降超20%。经调查,这些谣言源自职业自媒体人姚某,他雇佣他人用AI生成虚构内容并发布于十余个平台,引发广泛关注。其余涉案人员通过AI洗稿或转载方式扩散谣言,意图增加粉丝量和广告收益。目前,8人均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此事件提醒公众警惕AI滥用风险,同时强调严格遵守信息发布规范的重要性。
原文链接
近日,网信部门通报第六批涉公共政策、突发案事件、社会民生领域的网络谣言典型案例。这些谣言主要通过AI技术滥用、内容拼凑等方式传播,涉及彩票预测、自然灾害、社会治安等多个领域,误导公众,扰乱社会秩序。“AI预测彩票中奖”、“广东冰雹比鸡蛋大”等虚假信息被证实为骗局或伪造内容,多个平台已依法关闭相关账号。此外,关于“杭州滨江恶性案件”“重庆工业园区火灾”等突发事件的谣言也被查证为虚假信息,造谣者受到处罚。同时,涉及社保补贴、死亡率捏造、地震谣言等内容也被辟谣,多个违规账号被处理。网信部门强调将持续打击此类行为,维护网络环境健康。
原文链接
4月20日,武汉市公安局通报称,近期硚口区分局查处了一起利用AI技术编造网络谣言的案件。今年1月中旬,硚口网警发现某资讯网站文章内容失实,经取证后联系网站所属公司,该公司因追求流量购买AI智能写作软件生成文章。经查,涉案文章由AI生成,但发布前未按规审核,存在违规行为。硚口警方依据《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对该涉事公司予以行政警告。目前,该公司已公开致歉并在首页下架AI生成板块,同时开展内部整改。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AI服务制作或传播虚假信息,违者将依法处罚。
原文链接
近日,公安部网安局提醒公众警惕AI技术被用于制造网络谣言。AI谣言常见形式包括伪造热点事件图文/视频、捏造名人言论、炮制伪科普内容以及嫁接虚假证据等。例如,西安公安网安部门查处一案例,某网民利用AI生成软件篡改外地旧闻,包装成本地近期事件并虚构事实,造成谣言传播,已被行政处罚。为防范AI谣言,公众需从查源头、看细节、验逻辑和用工具四方面加以辨别。同时,网警建议严守法律底线,不轻信、不转发未经证实的信息,并积极举报和标注AI生成内容,共同维护网络环境清朗。
原文链接
微博宣布将对未标识的“AI谣言”及时展开治理。平台将利用AI技术、人工审核和用户举报,识别未标识的AI内容,并采取相应措施。措施包括:单条内容由AI生成但未标识,将打标签提示;多条内容未标识,限制流量;造成恶劣影响,禁言至关闭账号。已主动标识且内容合规者,暂不处置。微博还提供AI生成内容的标识方法。此政策旨在净化网络环境,保障用户权益。【3月11日】
原文链接
财联社3月11日电,微博社区观察员官方账号发文称,将对未标识的“AI谣言”及时进行治理。微博平台将利用AI技术能力、专项人工审核及用户举报投诉,积极识别未标识的AI内容,并对相应情况进行处置,尤其关注涉及社会民生、突发事件、科普医疗和个人权益的内容。
原文链接
经济日报文章指出,应避免AI成为股市谣言制造机。开发公司需升级优化大模型,确保数据准确,减少技术漏洞;监管部门应更新监管手段,明确规则,防范风险;上市公司要加强舆情监控,及时澄清虚假消息。投资者应理性看待AI,不盲目迷信,谨慎接收信息,多加核实,科学决策。此举旨在防止AI被恶意利用,保障市场健康。【2月27日】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