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2025年6月,加州北区地方法院裁定Anthropic公司使用盗版书籍训练AI模型构成侵权,为其与作家群体的集体诉讼案奠定和解基础。8月下旬,Anthropic同意支付15亿美元达成和解,并承诺销毁相关盗版数据。案件始于2024年8月,原告指控其大语言模型Claude非法使用数百万本受版权保护的图书进行训练。法院裁决明确区分合法与非法数据来源,削弱了Anthropic的抗辩立场。本案被视为AI行业版权问题的标志性事件,将推动数据合规成为AI企业的核心议题,并可能催生AI数据授权市场的快速增长。未来,合规性将成为AI企业的重要竞争力。
原文链接
2025年9月6日,一项由清华、蚂蚁和南洋理工联合发布的研究揭示,大语言模型如GPT-4o存在严重的中文数据污染问题。研究发现,AI对“波多野结衣”等成人内容的熟悉度比日常用语“您好”高出2.6倍,超过23%的长中文词元与色情或网络赌博相关。这些“污染词元”源于高频垃圾信息,虽被算法收录,却因缺乏有效训练导致语义理解缺失。研究团队开发了POCDETECT和POCTRACE工具检测污染程度,结果显示GPT系列污染率高达46.6%,而其他模型如GLM4和DeepSeek-V3表现较好。论文指出,互联网语料中的灰色内容难以彻底清理,AI的智能仍基于统计概率,而非真正认知。这提醒我们,AI的缺陷映射了数字环境的现状。
原文链接
调整训练数据顺序,让大模型更聪明!无需扩大规模
模型训练的关键不仅在于数据的数量和质量,还在于数据的出场顺序。微软亚洲研究院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文本数据组织范式——DELT(Data Efficacy in LM Training),通过优化数据排序策略,充分挖掘训练数据潜力,在不同模型尺寸和数据规模下...
原文链接
9月6日,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提出未来AI工厂需整合全球数据中心的愿景,但跨数据中心网络延迟成为关键挑战。OCS(光路交换机)因低延迟、低能耗特性正成为解决方案之一。8月22日,英伟达推出Spectrum-XGS以太网技术,为OCS提供广阔应用前景。谷歌已在Jupiter数据中心大规模部署OCS,实现吞吐量提升30%、功耗降低40%,并减少网络宕机时间。市场预计到2029年,OCS市场规模将超16亿美元。目前,Lumentum、谷歌、微软等巨头已加入OCP子项目推动标准化,华为也推出全光交换机产品。然而,OCS成本仍较高且存在技术路径竞争,行业尚处早期阶段,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原文链接
告别海量标注!浙大团队提出GUI-RCPO,让GUI定位在无标签数据上自我进化
无需海量标注数据,智能体也能精准定位目标元素了!浙大等机构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名为GUI-RCPO的自我监督强化学习方法,使模型能够在无标签数据上自主提升图形界面定位(GUI grounding)能力。
什么是G...
原文链接
8月29日,2025百度云智大会‘AI+机器人’专题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聚焦具身智能行业发展现状。与会专家探讨规模化落地路径,指出技术路线尚未收敛、数据跨本体复用难等问题。行业共识需构建多方协作生态,百度智能云通过算力、模型和数据支持赋能产业,推动模型进化与数据统一。千寻智能验证了Scaling Law潜力,强化学习训练速度翻倍。真机数据稀缺性和仿真数据差距仍为挑战,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开源RoboMIND数据集,促进标准化。具身智能正从概念走向落地,维他动力等企业产品加速迭代,预计年底量产。
原文链接
2025年,全球科技巨头在AI基建领域投入巨大,OpenAI和Meta分别宣布数万亿和数千亿美元投资计划。中、美、欧等国家和地区也纷纷加码千亿美元级资金支持。AI数据中心冷却系统成为关键,液冷技术因散热效率远超风冷,已成为行业首选。液冷支持更高部署密度和节能效果,市场需求激增。据TrendForce预测,2025年液冷在AI数据中心渗透率将达33%,相关供应链厂商产能供不应求。中国‘东数西算’工程推动液冷普及,预计到2029年国内市场规模将达1300亿元。英维克、高澜股份、申菱环境等企业布局液冷赛道,取得显著成果。
原文链接
9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方案强调加快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行业全面普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强化软硬协同,赋能千行百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重点包括编制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场景图谱及要素清单,培育典型场景的解决方案和服务商。同时,鼓励企业开展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DCMM)评估,加强人工智能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并探索数据流通激励机制,以加速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
原文链接
高盛预测,到2030年,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将推动全球电力需求较2023年增长165%。过去三年间,美国数据中心建设支出增长三倍,仅美国公用事业公司需为数据中心新增500亿美元发电能力。此外,全球电网升级成本预计高达7200亿美元。这一趋势凸显AI技术快速发展对能源基础设施的巨大压力,亟需提前规划应对措施。(2025-09-03)
原文链接
高盛预测,到2030年,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崛起将使全球电力需求比2023年增长165%,推动基础设施和能源策略的重大转变。美国数据中心建设支出过去三年增长了三倍,未来五到六年全球市场将继续大幅扩张。用电强度也将显著提升,平均负荷密度预计从每平方英尺162千瓦增至2027年的176千瓦。目前,数据中心总能耗约55吉瓦,AI占14%,但其占比将持续上升。高盛提出三种情景预测:到2027年,能耗需求可能增长14%-50%。为满足需求,美国需新增500亿美元发电能力,全球电网升级成本或达7200亿美元。可再生能源将贡献40%新增电力,核电因低碳特性重新受青睐,美国已签署超10吉瓦核电合同。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