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10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启动2025年度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项目申报及已揭榜项目验收工作。申报聚焦原材料、高端装备、消费品、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旨在解决智能工厂建设中的堵点痛点问题。任务目标包括发掘培育掌握核心技术的专业化供应商,强化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系统的集成创新,深化人工智能技术与场景融合,并推动国家及行业智能制造标准的研制与应用。最终目标是形成先进适用、自主可控、可复制推广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助力行业智能化升级。
原文链接
广东省政府10月21日发布《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支持深圳、东莞建设国家级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推动工业模型中试验证等工作;同时支持广州、深圳建设具身智能训练场体系,提供数据训练和验证支撑。方案提出建设人工智能开源社区与生态中心,鼓励企业基于开源大模型开发工业模型,并培育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此外,还将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中心、大模型中心等平台建设,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原文链接
10月14日,浙江义乌全球数贸中心正式开业,标志着“世界超市”进入6.0时代。该市场占地41万平方米,集写字楼、商业街区、酒店和人才公寓于一体,实现“楼下选品,楼上洽谈”。3700多家商户覆盖国际贸易全链条数字化转型,通过一部手机即可向多国推销产品。新市场还推出商贸大模型,支持实时翻译、产品设计等功能,并与杭州科技企业合作开发3D AI虚拟拍摄工具,降低宣发成本。此外,部署万兆光网等先进设施,助力高效安全的国际贸易。数据显示,超3万户商户已使用AI工具,深度使用者订单增幅超30%,效率与品牌显著提升。
原文链接
9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落实《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方案要求制定数字化转型评估标准,培育标杆工厂和企业,推动“人工智能+钢铁行业”发展,支持建立高质量数据集。同时,加快工艺装备智能化改造,推进通用垂直大模型与场景小模型应用,并重点推动钢铁行业重点企业工业操作系统更新替代,以提升行业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原文链接
9月16日,2025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论坛在福建厦门开幕。工信部部长李乐成表示,金砖国家应在工业化、数字化和创新合作中取得务实成果,构建紧密、普惠的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抓住技术变革机遇,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人工智能、5G等赋能工业化;二是加速绿色低碳转型,促进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领域合作;三是构建开放共赢生态,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标准互通与资质互认,实现包容性增长。
原文链接
2025年9月,工信部计划发放第二批5G毫米波专网频率许可牌照,覆盖港口、制造、电网等关键行业,包括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此次政策旨在推动企业建设独立5G专网,提升数字化转型效率。毫米波频段具备大带宽、低时延优势,适合工业制造、赛事转播、智慧矿山等场景需求,同时其覆盖范围有限的特点也减少对周边干扰。这一举措将促进毫米波产业链发展,并可能改变传统依赖运营商的网络建设模式。相较于国外已有商用案例,我国加速布局毫米波技术有助于推进5G在垂直行业的落地,助力全行业数字化转型与全球科技竞争力提升。
原文链接
9月6日,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沈阳开幕,聚焦“人工智能+”核心命题,展示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成果。业内人士指出,人工智能正从技术驱动转向应用驱动,工业互联网成为AI落地的关键载体,“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将释放巨大倍增效应。专家呼吁抓住历史机遇,推动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融合,发挥其赋能赋值赋智作用,助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原文链接
8月30日,国家数据局副局长夏冰在“算力聚势 智能未来”交流活动上表示,要深化算力应用赋能,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推动算力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他强调促进算力深度赋能AI+交通、医疗等实体领域,助力算力融入国计民生和千行百业,加速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为未来发展提供新动能。
原文链接
8月19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三部门联合发布《上海市加快推动“AI+制造”发展的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为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企业开发专属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化优质企业贷款手续并加大信贷支持。支持服务商通过供应链金融满足融资需求,探索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企业生产数据作为贷款增信项,并允许知识产权、专利技术质押融资。鼓励融资租赁公司提供专项服务,发挥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融资。同时,推动市区产业基金和社会资本精准投向语料建设、模型开发等领域,助力“AI+制造”发展。
原文链接
2025年,医药行业正迎来AI驱动的深刻变革。中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企业达9793家,占工业比重1.91%,并积极利用数智化推动转型。金赛药业、双鹤润创等企业通过AI赋能研发、优化运营,显著提升效率。例如,双鹤润创借助AI技术将眼科药物研发周期缩短6个月,而浪潮云帆智能体使专利分析效率提升至每周千余篇。天士力则开发了“数智本草”大模型,助力中医药全链条研发辅助。医药AI应用聚焦于研发攻坚、经验赋能及医院场景落地,目标是实现精准化、高效化转型。到2027年,数字技术将深度赋能医药全产业链,2030年规模以上药企将全面完成数字化转型。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