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2025年5月AI社交榜单显示,华人团队开发的「Emochi」在越南市场表现突出,5月底登顶越南iOS和Google Play娱乐免费榜,月活环比增长109%,下载量突破百万。该产品由FlowGPT团队打造,通过多模型设计和广告投放策略实现快速增长。另一款华人产品「Tolan」月活首次突破百万,环比增长29.4%,并完成2000万美元融资,计划推出免费版本。整体来看,AI社交产品新增下载疲软,但近8成产品月活仍保持增长,市场呈现头部集中趋势,部分产品通过功能创新维持用户粘性。
原文链接
2025年7月,硅谷AI领域掀起新一轮抢人大战。谷歌以24亿美元截胡OpenAI,拿下Windsurf技术授权并吸纳其创始人团队,令OpenAI数月谈判告吹。然而,华人创业者Scott Wu创办的Cognition迅速出手,于上周五开始谈判并于周一完成对“剩余”Windsurf的收购,获得其知识产权及产品线。与此同时,Meta以140亿美元战略投资Scale AI,其华裔创始人Alexandr Wang加入Meta领导新实验室。但Scale AI的大客户因担忧数据泄露转向其竞争对手Surge AI,后者由低调华人Edwin Chen创立,去年收入超10亿美元且零融资。Scott Wu、Edwin Chen等华人创业者展现了在巨头夹击下的魄力与策略,成为硅谷AI竞赛中的亮点。
原文链接
7月10日,硅谷AI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华人软件工程师成为焦点。马斯克旗下Grok 4发布会中,两位华人技术负责人亮相;苹果前工程师庞若鸣以数千万美元年薪加盟Meta。扎克伯格更以亿级“签字费”吸引来自清华、北大等高校的华人学者。华人工程师在Transformer、ResNet等关键技术上的贡献凸显其价值。随着AI核心从硬件转向算法与模型设计,华人工程师数学与算法天赋成关键优势。此轮抢人大战不仅影响硅谷生态,也折射出全球AI竞赛的核心战场——人才。中国虽具备丰富场景与算力基础,但需优化创新文化、保护知识产权,以留住顶尖人才。
原文链接
当地时间7月11日,谷歌DeepMind以24亿美元许可费和补偿金成功收编AI初创公司Windsurf核心团队,包括联合创始人Douglas Chen及部分高级研究员,增强其AI编程能力,同时Windsurf保持独立运营。此前,OpenAI曾试图以30亿美元收购未果。近期,硅谷巨头如Meta、苹果等纷纷通过天价薪酬、投资收购等方式抢挖顶尖AI人才,年薪高达数百万至上亿美元。华人研究生成为争夺焦点,如余嘉辉、彭若明等,均被Meta重金挖角。然而,这场针对1%顶尖人才的抢人大战也引发99%普通工程师对裁员和职业前景的担忧,微软、Meta等企业一边裁员一边加码AI岗位,AI生成代码已占微软内部20%-30%工作量。
原文链接
当地时间7月11日,Meta挖走OpenAI两名研究员,包括华人科学家Lu Liu,她曾是4o图像生成团队核心成员。同日,谷歌宣布与OpenAI原本计划收购的AI编程公司Windsurf合作,吸纳其CEO及部分员工进入DeepMind团队,并获得技术授权。Meta近期已挖走11名华人科学家,部分人获天价薪酬。与此同时,OpenAI因微软阻挠未能完成对Windsurf的收购,凸显其与微软在利益分配上的矛盾。OpenAI正面临人才流失和竞争压力,虽尝试通过高薪挽留员工并招募新人才,但成本高昂,未来发展仍待观察。
原文链接
2025年7月,OpenAI对近期被Meta挖走8人的事件展开反击,成功吸引4名新员工加入,其中包括Meta华裔科学家Angela Fan和特斯拉前软件副总裁David Lau。Angela专注于机器翻译与文本生成,曾参与Llama 2项目;David在特斯拉任职13年,主导车辆系统软件开发。此外,xAI基础设施主管Uday Ruddarraju和工程师Michael Dalton也加入OpenAI,两人均曾参与马斯克超算Colossus项目。OpenAI总裁Brockman表示,这些人才将助力扩展团队,推动AI基础设施建设。此前,奥特曼面对Meta挖角时虽表面淡定,但反击行动已开启,未来竞争值得期待。
原文链接
7月8日,Meta以每年数千万美元薪酬吸引苹果基础模型团队负责人庞若鸣离职加入,同时11名顶尖AI研究者近期陆续加盟Meta。硅谷盛传扎克伯格正通过天价薪酬和快速签约挖角人才,引发苹果与OpenAI不满。苹果因自研模型进展缓慢导致内部矛盾加剧,而OpenAI则面临GPT-5发布压力。华人科学家成关键人物,如庞若鸣、毕树超等均来自中国顶尖高校并在美深造。Meta豪赌AI,2025年资本支出飙升至640-720亿美元用于AI基础设施,但高薪新员工或加剧内部竞争。扎克伯格此前投资AR眼镜亏损达465亿美元,此次策略成败引关注。
原文链接
2025年7月,Meta继续扩大其AI团队,挖角苹果基础模型团队负责人庞若鸣等顶尖人才。庞若鸣,上海交大校友,曾领导苹果AI核心基础模型团队,支撑Apple Intelligence等功能研发。此外,Meta还从OpenAI和Anthropic挖来Yuanzhi Li与Anton Bakhtin。目前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14人中9人为华人,8人本科毕业于清北上交中科大。扎克伯格计划将团队扩展至50人,华人比例或进一步提升。庞若鸣的加入引发对苹果AI战略受挫的猜测,而Meta内部甚至已可用中文沟通,凸显华人研究员影响力。
原文链接
7月3日,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发布全球AI人才Top100榜单,基于近十年近10万篇文献分析,华人占据主力席位。何恺明、张祥雨、任少卿等顶尖科学家入选,他们分别在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和自动驾驶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何恺明近日入职Google DeepMind,其论文引用数超40万次。硅谷正掀起AI人才争夺战,Meta、字节跳动等巨头争相挖角,华人科学家成焦点。数据显示,美国谷歌和微软在AI学术发文量领先,中国企业如腾讯、阿里紧追其后。中美头部企业在AI领域的人才储备集中度均超99%,竞争激烈。榜单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与东壁科技数据联合发布。
原文链接
7月3日,在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全球人工智能Top100人才榜单首次揭晓,华人占据主力席位。何恺明、张祥雨等顶尖科学家上榜,其中何恺明刚于6月26日入职Google DeepMind。榜单基于近十年近10万篇文献分析,显示华人科学家在AI领域的核心地位。硅谷近期爆发激烈AI人才争夺战,Meta、字节跳动等巨头纷纷下场,天价薪酬频现。中国本土企业如腾讯、阿里、华为也在加速培养和引进AI人才,中美企业在AI学术发文量上占据主导,头部集中度超过99%。尽管DeepSeek未上榜,但其本土化人才培养策略引发关注。报告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与东壁科技数据联合发布。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