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2025年9月初,苹果公司四位AI领域核心成员离职,包括机器人首席研究员Jian Zhang及基础模型团队的Nan Du、Zhao Meng和John Peebles,其中三人是华人。Jian Zhang加入Meta,其余分别转投OpenAI和Anthropic。此次人才流失对苹果基础模型团队打击尤为严重。Meta虽因高薪抢人闻名,但此次事件与其无直接关联。近期AI行业人才流动频繁,部分顶尖研究员甚至在短期入职后迅速‘回流’原公司。业内人士指出,除薪资外,公司战略、文化及研究方向也深刻影响高端人才选择。
原文链接
标题:华人团队提出“Memory Decoder”,低成本让模型变专家
正文:
上海交大和上海AI Lab等机构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名为“Memory Decoder”的创新方法,能让Qwen、Llama等大语言模型轻松适配生物医学、金融、法律等专业领域。相比主流的DAPT(领域自适应预训练)和...
原文链接
硅谷正经历人才结构的深刻变革。2022年数据显示,美国AI研究机构中,拥有中国本科背景的研究人员占比从29%飙升至47%,预计到2025年将超50%。华人科学家凭借扎实的数理基础和科研能力,成为AI领域的中流砥柱。相比之下,印度工程师在传统IT时代表现突出,但在算法和模型驱动的AI时代逐渐失去优势。这一变化源于教育体系、职业路径及文化差异:中国重视基础科学教育,培养了大量博士级研究人才;而印度更偏向工程实践与管理。此外,种姓制度和宗教文化在硅谷造成内部摩擦,而华人研究员因‘低文化摩擦’优势更易融入。硅谷需求已从‘工程师’转向‘科学家’,中国人才体系展现了更强适应性。
原文链接
2025年7月,Surge AI启动首轮融资,计划募资10亿美元,估值达150亿美元(约1000亿元人民币)。这家成立于2020年的AI数据标注公司由37岁的华人Edwin Chen创立,专注于高阶领域复杂数据标注,客户包括OpenAI、谷歌、微软等科技巨头。Surge AI成立五年从未融资,却实现年营收超10亿美元,成为AI创业传奇。与此同时,AI数据标注行业迅速崛起,Snorkel AI、Turing等公司也获得资本青睐。此外,Meta以2亿美元年薪挖角华人AI学者庞若鸣,显示全球对顶尖AI人才的争夺加剧。硅谷华人正主导AI技术发展,中国AI研究人员占据全球半壁江山,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
原文链接
2025年7月,硅谷掀起AI人才争夺战,华人科学家成核心力量。马斯克旗下xAI团队中,华人科学家占比高达八成,包括吴宇怀、吉米·巴等顶尖人才。Meta也以天价合约挖角苹果基础模型负责人庞若鸣等华人工程师,甚至为AI研究员提供四年3亿美元薪酬。与此同时,中国本土AI崛起,国产大模型DeepSeek和华为昇腾910C芯片实现技术突破。全球AI专利中,中国占比近70%,65%的顶级专家来自中国。华人科学家不仅主导硅谷,还推动中国成为规则制定者。黄仁勋称赞中国AI市场充满活力,美国批准对华销售H20芯片,但中国自主芯片已媲美甚至超越国际水平。AI时代正迈向华人掌舵的新纪元。
原文链接
2025年7月,OpenAI发布会上,95后北大校友孙之清与斯坦福硕士Casey Chu作为核心成员亮相。孙之清,DeepResearch负责人,今年刚从CMU博士毕业,此前获陶哲轩支持的AIMO竞赛第二名,加入OpenAI仅一年多便挑起ChatGPT Agent大梁。Casey Chu则领导了GPT-4视觉输入原型开发。团队中多位华人担任关键角色,如Aiden Low、Martin Li等。尽管Meta挖角不断,OpenAI仍保有强大华人科研力量,显示出其在AI领域的深厚储备。
原文链接
2025年5月AI社交榜单显示,华人团队开发的「Emochi」在越南市场表现突出,5月底登顶越南iOS和Google Play娱乐免费榜,月活环比增长109%,下载量突破百万。该产品由FlowGPT团队打造,通过多模型设计和广告投放策略实现快速增长。另一款华人产品「Tolan」月活首次突破百万,环比增长29.4%,并完成2000万美元融资,计划推出免费版本。整体来看,AI社交产品新增下载疲软,但近8成产品月活仍保持增长,市场呈现头部集中趋势,部分产品通过功能创新维持用户粘性。
原文链接
2025年7月,硅谷AI领域掀起新一轮抢人大战。谷歌以24亿美元截胡OpenAI,拿下Windsurf技术授权并吸纳其创始人团队,令OpenAI数月谈判告吹。然而,华人创业者Scott Wu创办的Cognition迅速出手,于上周五开始谈判并于周一完成对“剩余”Windsurf的收购,获得其知识产权及产品线。与此同时,Meta以140亿美元战略投资Scale AI,其华裔创始人Alexandr Wang加入Meta领导新实验室。但Scale AI的大客户因担忧数据泄露转向其竞争对手Surge AI,后者由低调华人Edwin Chen创立,去年收入超10亿美元且零融资。Scott Wu、Edwin Chen等华人创业者展现了在巨头夹击下的魄力与策略,成为硅谷AI竞赛中的亮点。
原文链接
7月10日,硅谷AI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华人软件工程师成为焦点。马斯克旗下Grok 4发布会中,两位华人技术负责人亮相;苹果前工程师庞若鸣以数千万美元年薪加盟Meta。扎克伯格更以亿级“签字费”吸引来自清华、北大等高校的华人学者。华人工程师在Transformer、ResNet等关键技术上的贡献凸显其价值。随着AI核心从硬件转向算法与模型设计,华人工程师数学与算法天赋成关键优势。此轮抢人大战不仅影响硅谷生态,也折射出全球AI竞赛的核心战场——人才。中国虽具备丰富场景与算力基础,但需优化创新文化、保护知识产权,以留住顶尖人才。
原文链接
当地时间7月11日,谷歌DeepMind以24亿美元许可费和补偿金成功收编AI初创公司Windsurf核心团队,包括联合创始人Douglas Chen及部分高级研究员,增强其AI编程能力,同时Windsurf保持独立运营。此前,OpenAI曾试图以30亿美元收购未果。近期,硅谷巨头如Meta、苹果等纷纷通过天价薪酬、投资收购等方式抢挖顶尖AI人才,年薪高达数百万至上亿美元。华人研究生成为争夺焦点,如余嘉辉、彭若明等,均被Meta重金挖角。然而,这场针对1%顶尖人才的抢人大战也引发99%普通工程师对裁员和职业前景的担忧,微软、Meta等企业一边裁员一边加码AI岗位,AI生成代码已占微软内部20%-30%工作量。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