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标题:量产前夜,人形机器人开启供应链卡位战
2025年的夏天,科技圈聚焦于人形机器人。特斯拉的擎天柱(Optimus)在工厂中试运行,中国的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等也展现出复杂动作能力。这究竟是技术革命的序曲,还是AI泡沫的延续?我们正站在“iPhone 1”诞生前夜,但这款产品仍面临成本高、可靠...
原文链接
8月27日,商务部与江苏省政府联合发布《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方案》。方案聚焦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技术创新,支持布局国家科技重大项目,突破创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同时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在药物靶标筛选、医疗器械设计等领域的应用,并鼓励企业参与细胞治疗、基因治疗、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国家标准制定,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原文链接
2025年被称为AI眼镜元年,Q1全球和中国智能眼镜出货量分别达148.7万台、49.4万台,同比增长82.3%、116.1%。小米、阿里巴巴、中国电信等巨头纷纷入局,消费端热情高涨,但产品争议不断,退货率高达40%-50%。小米AI眼镜开售12小时销量破万,但随后销量下滑;阿里巴巴夸克AI眼镜深度融合阿里生态;中国电信发布天翼AI眼镜。供应链方面,芯片、光波导等核心技术成竞争焦点,硬件成本占比高,行业面临算力与续航瓶颈。尽管市场火爆,但用户体验问题突出,续航短、交互差等问题仍未解决。专家指出,AI眼镜需克服硬件与AI技术不成熟,探索“杀手级应用”。未来能否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入口”仍待观察。
原文链接
8月2日,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人形机器人在运动性、灵巧性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整体水平位居全球第一方阵。通过AI控制算法优化,国产机器人实现毫秒级动作响应,稳定性与灵活性显著提升。数据显示,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从2015年的7.0万套增长至2024年的30.2万套,连续12年成为全球最大市场,并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生产国,2024年产量达55.6万套。此外,摩根士丹利报告指出,中国在机器人研发与制造领域领先美国,得益于稀土资源、政策支持及教育体系优势,2023年中国超11000所高校培养相关人才,学生人数超500万。
原文链接
7月23日,北京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强调在科研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世界级成果。紧抓人工智能推动新材料研发变革机遇,突破制约高精尖产业的关键材料,并建设标杆新材料智能实验室。生产端将推进成果转化,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围绕医药健康、绿色能源、高端装备等领域需求,加强关键材料研发,同时深挖新材料研发服务潜力,加速培育新业态。
原文链接
5月28日,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产品与服务发布会(珠海专场)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会上,珠海市发布了《珠海市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提出11条支持政策。措施包括设立5亿元‘算力券’和1亿元‘模型券’,为企业研发提供资金支持,每年最高可获1000万元‘算力券’和100万元‘模型券’。此外,珠海将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给予最高3000万元资助,以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并促进技术创新。
原文链接
5月17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天津市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提出,到2027年攻克100项关键核心技术,在图形处理器(GPU)、AI操作系统等领域达到全国领先水平。计划培育30个人工智能应用标杆场景,基础核心企业营收突破千亿,形成3至4个产业集聚区,将天津打造成全国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底层技术创新策源地与赋能应用引领区。
原文链接
4月2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宫鸣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检察机关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营造安全稳定的创新发展环境,助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据统计,2024年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起诉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163件,涉案人数385人,案件数量同比上升12.4%。同时,检察机关还将加强技术类案件权利基础审查,提升民事行政诉讼监督质效,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创新创造质量的提高。
原文链接
《科创板日报》18日消息,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业绩会上透露,小米计划将总研发经费的1/4,约70至80亿元,投入到AI技术研发中。长远来看,AI、操作系统及芯片被视为小米三大核心技术。短期内,小米将重点建设AI基础设施,包括开发语言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等,并推动其在超级小爱、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领域的应用落地。此外,小米还将借助AI技术提升内部运营效率。
原文链接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表示,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部将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这包括完善领导管理体制、健全组织实施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机制和加强力量动员机制。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发展,需把握机遇,优化机制,统筹科技任务,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抢占科技制高点,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