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8日,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陈有信带领团队研发出基于超广角眼底影像与深度学习的全景式病变识别(WARM)AI系统。该系统可精准识别25种眼底疾病,并智能生成转诊建议,为眼底病筛查及分级诊疗提供新方法。相关成果已发表在《细胞报告医学》子刊上。(科技日报)
原文链接
2025年2月18日,上海瑞金医院携手华为开源了RuiPath病理模型的核心视觉基础模型,该模型覆盖肺癌、结直肠癌等7大高发癌种,涵盖中国每年90%的癌症新发病例。RuiPath基于华为DCS AI解决方案打造,包含多癌种测试数据集,可实现高精度病理图像分析,其知识问答准确率超90%,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该模型有助于提升医生诊断效率,华为DCS AI解决方案可缩短80%医疗训练数据准备周期,提升模型训练与推理效率。
原文链接
2025年6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奉贤院区正式启用。在开业仪式上,新华医院联合商汤医疗发布基于“深思考”大医医疗大模型的AI儿童全科医生,旨在为基层儿科医生和家庭提供智能化诊疗与养护支持。该系统融合了70余年的儿科诊疗经验与超大规模医学数据训练,构建起覆盖各年龄段儿童健康知识的“三层递进式”体系,实现从日常养育到疾病诊疗的全方位服务。
该AI系统依托DeepSeek、Qwen等通用大模型,结合高质量医学语料进行深度优化,具备精准推理与复杂临床任务处理能力。通过医工协同创新模式,新华医院利用商汤大医智能体平台,实现AI开发流程的高效转化,推动专科智能体快速孵化。这一合作不仅提升了基层诊疗水平,也为智慧医疗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未来,双方将持续深化AI与医疗场景融合,让技术真正惠及更多家庭。
原文链接
2025年6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奉贤院区正式启用,并联合商汤医疗发布基于“深思考”大医医疗大模型的AI儿童全科医生。该系统旨在赋能基层儿科医生和家庭护理,将三甲医院的诊疗经验转化为交互式“AI向导”,推动儿童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
在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指引下,我国持续加强...
原文链接
2025年6月30日,《科创板日报》报道,上海瑞金医院今日开源RuiPath病理模型的核心视觉基础模型及配套测试数据集,覆盖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等7个常见癌种,同时启动全球多中心计划。该模型基于华为DCS AI解决方案打造,覆盖中国每年全癌种发病人数90%的常见癌种,是上海医疗机构首个开源的病理模型。
原文链接
2025年9月,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将启动基于DeepSeek AI大模型的智慧医疗应用系统建设项目,预算达1569.264万元,是目前全国少见的千万级AI医疗项目。该项目涵盖智能导诊、病历辅助生成、AI质控等系统,并配备高性能硬件设备及安全防护措施,旨在提升医疗服务效率与质量。临汾市人民医院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此次项目标志着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深度应用。
原文链接
近日,全国三甲医院掀起AI应用热潮,北京协和医院等多家顶级医院密集推出超60个医疗垂直大模型,涵盖心脏、肾脏、妇科等多个领域,多项成果达全球领先水平。人工智能不仅提升了诊疗效率,还助力医院探索‘数联体’‘智联体’新模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共享。例如,协和医院已与基层医疗机构合作开展AI赋能的眼底筛查及宫颈癌早筛。但这场‘赛博圈地’运动也让区域医院面临巨大压力,今年以来已发生多起医院并购案例。同时,远程手术技术的突破(如瑞金医院完成跨省手术)加剧了中间层医院的生存困境。随着政策引导‘分布式检查、集中式诊断’模式发展,未来普通三甲医院或将更多依赖为顶级医院提供辅助服务维持运营。
原文链接
今年年初,国产大模型DeepSeek在医疗领域掀起热潮,国内上千家医院完成其本地化部署。初期,DeepSeek被应用于预问诊、影像分析等场景,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和工作效率。然而,随着普及,医院反馈问题频现,如算力浪费、错误率高、临床反馈不佳等。某三甲医院信息科主任透露,投入300万元后效果远低于预期,算力经费审批已缩减。尽管如此,一些头部医院正尝试专病专科大模型,如上海仁济医院与蚂蚁合作开发泌尿外科模型,准确率达69.81%;瑞金医院联合华为推出病理大模型RuiPath,准确率超90%。目前,国内已发布22个专病专科垂直模型,但大模型在医院的实际临床应用仍需克服诸多挑战。
原文链接
标题:常州这家医院携手商汤医疗实现“AI诊断准、AR导航快”
正文:
近日,由多家机构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医疗大模型(LaMMs)研讨会在常州圆满结束。这场以“创新与实践”为主题的行业盛会吸引了全国数百名医院管理者、临床专家及AI科学家,共同探讨医疗大模型的技术突破与落地路径,并参观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原文链接
截至2025年4月30日,国内排名前100的顶级医院中有98家宣布完成大模型部署,其中38家基于通用模型开发了55个垂直医疗模型。这些模型主要面向专科专病,如北京协和医院的‘协和·太初’聚焦罕见病诊断,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的腹膜透析大模型则提升尿毒症治疗效果。医院通过与企业、高校合作,逐步从“买方”转型为“研发方”,医生成为AI开发的重要参与者。然而,垂直模型开发仍面临数据量、多样性及安全性挑战,同时需明确其是否被视为医疗器械并接受相应监管。未来,更多医院有望借助垂直大模型优化医疗服务,但仍需克服数据局限、形态界定及潜在安全风险等问题。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