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7月16日,我国牵头制定的量子点光转换膜系列国际标准发布,包括《纳米制造-可靠性评价》和《纳米制造-产品规范》两项。这些标准为量子点光转换膜的光学稳定性测试及关键特性提供了统一依据,标志着我国在纳米新型显示领域规则制定取得重大突破。标准涵盖高温、高湿、强光等极端条件下的加速老化试验方法,助力评估产品可靠性,并明确产业链各方的产品规格指引。新标准实施将推动量子点光转换膜的大规模生产与应用,激活千亿级显示产业动能,提升我国在全球显示技术领域的竞争力。
原文链接
【财联社4月11日电】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分局(ITU-T)近日正式发布了一项关于基础模型评估的标准:ITU-T F.748.44《基础模型的评估标准:基准测试》。该标准由amp;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牵头制定,明确了大模型基准测试的指标要求与测试方法,为全球大模型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这项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大模型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原文链接
3月21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宏韬在上海市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海正联合人形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头部企业和科研机构,启动人形机器人国际标准化研究工作。同时,上海计划向ISO/TC299(机器人技术委员会)申请设立人形机器人分技术委员会,以推动相关领域的标准化进程。此举旨在抢占全球人形机器人技术标准制定的制高点,助力产业发展。
原文链接
财联社3月11日电,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成立了“智慧运维”工作组(ISO/TC268/SC2/WG3)。该工作组由中国国家铁路局组织并主持,是我国在可持续流动与交通领域首次主导的国际标准工作组,标志着我国铁路标准国际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原文链接
财联社报道,由我国与德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国共同研发的四项智能网联汽车国际标准成功在ISO立项。这四项标准包括车门开启预警系统试验方法(ISO 25354)、后方交通穿行提示系统试验方法(ISO 25355)、组合驾驶辅助系统试验方法(ISO PAS 11585-2)及自动驾驶场景自然语言描述方法(ISO PAS 34507)。这些标准将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提升车辆安全性能。
原文链接
近日,由中国提出并主导制定的全球首个工业化建造自动标识与数据采集(AIDC)应用国际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由我国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与中建科技联合主导,填补了该领域国际标准的空白。标准详细规定了各类建筑建造产品、资产及位置的统一标识方法和原则,确立了管理对象全生命周期的AIDC数字标识应用标准框架,为全球建筑建造行业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指导。此标准的发布,不仅有助于打通产品供应链全生命周期数据,还打破了国际技术与标准壁垒,为我国建筑建造产业和产品“走出去”提供了有力支撑。该标准于2023年11月发布,标志着我国在推动全球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低碳转型标准化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财联社11月23日电)
原文链接
【9月7日】世界数字技术院在近期的外滩大会上,正式发布了《大模型供应链安全要求》国际标准,这是业界首个聚焦AI大模型供应链安全的国际规范。此标准集结了云安全联盟(CSA)大中华区、蚂蚁集团、微软、谷歌、百度等数十家单位的专家力量共同编制,标志着全球AI治理领域的国际合作取得重要进展。
该标准全面覆盖了大模型系统的全生命周期,包括开发、训练、部署和维护阶段,旨在通过提供详细的安全管理框架解决供应链中的安全问题,确保AI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核心内容强调了多层次的安全策略,涉及网络、系统、平台、应用、模型及数据等多个层面,旨在全方位提升AI大模型的供应链安全性。
这一国际标准的发布,不仅体现了对AI技术发展的前瞻思考,更彰显了全球科技界在促进技术创新与安全并行发展方面的共同努力,对于推动全球AI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原文链接
今年上半年,中国向ISO、IEC提交了逾128项国际标准提案,涵盖无人机、AI、能源、区块链等关键技术领域,显示我国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贡献日益增强。同时,上半年国家批准发布1125项国家标准,工业领域占比82.7%,战略性新兴产业团体及企业标准增长显著。这些数据表明,标准化正引领企业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财联社7月13日报道。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