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2025年7月18日,中国开源模型Kimi K2超越DeepSeek,登上全球开源模型排名第一,并在总榜中位列第五,紧追Grok 4等顶尖闭源模型。Kimi K2在多项能力上表现出色,如连续多轮对话、编程能力和复杂提示词应对均位居前列。其在开源社区反响热烈,GitHub标星达5.6K,Hugging Face下载量近10万。尽管Kimi K2基于DeepSeek V3架构,但通过参数优化实现性能提升,被评价为“精打细算”的改进。随着开源模型崛起,‘开源=性能弱’的刻板印象正被打破,行业专家普遍看好开源未来。值得一提的是,全球总榜TOP 10中唯二开源模型均来自中国。
原文链接
2025年7月,Kimi K2超越DeepSeek成为全球开源模型排名第一,总榜第五,紧追Grok 4等顶尖闭源模型。其在连续对话、编程能力等多项指标上表现优异,甚至与闭源模型抗衡。这是继DeepSeek后,再次由中国团队开发的模型登顶开源榜首。Kimi K2发布一周内,GitHub获5.6K星标,Hugging Face下载量近10万,引发广泛关注。尽管采用DeepSeek V3架构,但通过参数优化实现性能提升,被评价为‘大胆’且高效的选择。行业专家认为,开源模型正迅速崛起,逐渐打破‘开源=性能弱’的刻板印象,未来或将在AI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
原文链接
7月18日,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在发布会上表示,将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并推进2025年度视听系统典型案例征集。同时,加强智慧健康养老和智能体育产品推广,稳固消费电子优势并培育新机遇。此外,工信部将组织开展“人工智能+软件”行动,加速软件智能化进程,聚力打造优质开源项目,完善以贡献为导向的开源人才评价体系,营造更具吸引力和创造力的开源生态,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提质增效。
原文链接
2025年7月17日,在第三届链博会先进制造链主题活动上,英伟达CEO黄仁勋与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展开‘炉边对话’。黄仁勋身穿标志性黑色皮衣,回顾了人工智能从萌芽到快速发展的历程,并预测下一波发展将聚焦‘物理人工智能’,应用于机器人等领域。他高度评价中国在开源工程领域的布局,认为其对全球生态系统的贡献显著。他还指出,面向科学的人工智能将带来最深远影响,如生物学研究与药物设计。对话中,黄仁勋强调算力的重要性,未来十年硅基技术仍将是核心,但将向多芯片协同方向演进。最后,他对年轻一代表达羡慕,认为‘人工智能原住民’将与AI共生,获得更多赋能。
原文链接
17日,在第三届链博会上,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表示,过去十年人工智能计算性能提升10万倍,但多数研究尚未充分公开。他指出,开源是开放科学的进阶阶段,也是保障技术安全发展的最优路径。中国在开源工程领域的布局尤为明智,其开源模型不仅推动本土生态发展,还为全球生态系统提供支撑。以DeepSeek论文为例,黄仁勋强调完全公开的方式有助于教育普及、知识分享与社区进步。(记者 李明明 实习生 戴嘉怡)
原文链接
7月17日,在第五届RISC-V中国峰会上,上海开放计算研究院正式揭牌。该研究院正在筹备建设中,将与国内外顶尖科研机构和产业界合作,聚焦基于RISC-V的计算体系架构演进、高性能系统软件设计及AI相关技术攻关。重点研究领域包括大规模分布式系统、新一代AI硬件编程语言编译器以及场景驱动的垂直优化软件系统,并推动产业应用推广。同时,研究院将整合政府、产业、科研等资源,构建开源开放的科研创新与产业应用体系,助力上海及我国开放计算系统产业生态发展。(记者 郭辉)
原文链接
7月16日,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在第三届链博会开幕式上表示,中国开源AI正成为推动全球进步的催化剂,助力各国参与AI革命。目前,中国已有数百项目利用NVIDIA Omniverse模拟数字孪生,优化工厂与仓储设计。黄仁勋指出,AI下一波浪潮将是具备推理、执行能力的机器人系统,可在虚拟世界训练后与人类安全协作。未来十年,软件和AI将主导工厂生产,协调人机协作团队,制造智能化产品。(记者 李明明)
原文链接
7月16日,英伟达CEO黄仁勋在第三届链博会期间表示,中美AI研究交流至关重要。他强调,人工智能需快速且安全发展,中国通过开源推动AI技术透明化值得称赞。黄仁勋认为国际合作在关键技术领域尤为重要,并指出中国市场庞大且充满活力,拥有全球50%的AI研究人员,对美国企业意义重大。他还提到,中国是英伟达的重要市场,希望继续深化合作。此次访华已是黄仁勋年内第三次,此前他分别于1月和4月访问中国,参加多项活动并与中方会谈。
原文链接
7月15日,据《纽约时报》报道,Meta正讨论放弃开源AI模型“Behemoth”,转向闭源战略。消息人士称,尽管已完成训练,但因内部测试未达预期,发布被推迟。Meta发言人表示公司仍计划发布开源模型,但若转向闭源,这将是其战略的重大转变。此前,扎克伯格将开源作为核心战略,批评OpenAI等竞争对手的封闭性。然而,商业化压力可能促使Meta调整方向。此转变或重塑AI行业格局,削弱开源发展势头,并对依赖开源模型的初创企业产生连锁反应。
原文链接
2025年7月15日,Meta CEO扎克伯格回应硅谷挖角传闻,称顶尖AI人才加入Meta并非因天价薪酬,而是为‘造神’——开发超级人工智能。他透露,Meta正豪掷数百亿美元建设GW级超算集群,包括俄亥俄州的Prometheus(目标功率1GW,2026年上线)和路易斯安那州的Hyperion(首期1.5GW,2030年完成)。这些集群将支持AI模型训练与推理。同时,Meta内部围绕开源或闭源模型展开激辩,焦点在于是否放弃旗舰开源模型Behemoth转而开发闭源版本。此外,字节跳动被曝正在研发轻量级MR眼镜‘Swan’,可能对Meta的Orion项目形成挑战。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