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近日,日本北海道发生一起‘假偶像’诈骗案,一名50多岁女性被假冒人气偶像组合Snow Man成员目黑莲的骗子骗走约1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7万元)。今年5月,该女子通过社交平台被诱导添加假目黑莲的LINE账号,对方利用AI换脸技术及语音合成手段,营造出逼真的‘视频通话’场景,逐步诱使其购买Apple礼品卡并转账。直至第十次转账时,女子心生疑虑报警,骗局才被揭露。这不是日本首次发生此类事件,2024年8月也曾有人因假扮Hey!Say!JUMP成员山田凉介而行骗。这类骗局瞄准中老年群体的情感需求,利用明星光环制造信任感,最终导致受害者人财两空。专家提醒,追星需理性,切勿轻信网络诱惑,以免落入诈骗陷阱。
原文链接
6月17日,谷歌发布《安全宪章》,宣布将在印度加大人工智能主导的欺诈检测和反诈骗技术研发力度。作为美国以外的最大市场,印度面临日益严重的数字欺诈问题。据印度政府数据,与UPI即时支付系统相关的欺诈金额去年同比激增85%,达110亿印度卢比(约1.27亿美元)。谷歌希望通过此举应对这一挑战,提升用户安全保障。
原文链接
6月13日,工信部召开信息通信行业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推进会。会议要求全行业从业务管理和技术防控两方面入手,重点整治虚拟运营商电话卡、中间号、短信端口等涉诈问题,堵塞管理漏洞。同时,加强反诈技术创新,提升新型诈骗手法的技术反制能力,并深化数据共享与能力联动,打好攻防对抗主动战。此外,还需通过强化反诈宣传,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提高监测预警的精准度,营造全民参与的反诈氛围,持续推进群防群治持久战。
原文链接
近日,《科创板日报》报道指出,利用AI技术合成视频的诈骗手段频发,尤其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对用户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典型案例包括山东东营的刘某因仿冒抖音客服被骗16.8万元,以及山东网友贾某因跨平台导流欺诈损失27.5万元。AI技术被用于模仿亲友诈骗、伪造公职人员证件及假冒明星代言等,手段隐蔽且逼真。对此,国家相关部门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要求自9月起AI生成内容须加标识。抖音和小红书正通过技术升级加强防控,日均封禁涉诈账号超8万,拦截异常投稿超400万条。专家呼吁平台间联动协作,共同打击AI诈骗产业链。
原文链接
据美联社6月11日报道,美国高等教育系统正遭受助学金诈骗潮冲击。2024年,加州高校收到约120万份涉嫌造假的申请,确认虚假注册达22.3万起,损失助学金超1110万美元。犯罪团伙利用AI聊天机器人批量创建“幽灵学生”,骗取联邦、州及地方助学金。部分高校甚至出现整班无真实学生的现象。受害者包括旧金山居民海瑟·布雷迪,其身份被冒用申请贷款9000美元。为应对危机,美国教育部要求首次申请资助者出示政府身份证明,预计影响12.5万人。然而,业内担忧监管能力不足,联邦学生资助办公室和反欺诈调查部门人手大幅缩减。此类诈骗案已蔓延至得克萨斯州、纽约及南部多州,涉案金额巨大,受害者申诉耗时漫长。
原文链接
近日,AI独角兽公司Builder.ai宣布破产并进入清算程序,这是自2022年ChatGPT发布以来,AI初创公司中规模最大的倒闭事件,其最高估值超15亿美元。调查显示,该公司实际上是一家“全是人工,没有智能”的假AI公司,后台并无真正的AI技术,而是雇佣一群印度人冒充AI写代码。从2016年成立...
原文链接
5月23日消息,警惕‘AI换脸’技术被用于诈骗。不法分子利用该技术伪造明星或亲友形象实施骗局。AI换脸通过面部识别、特征提取及融合实现换脸效果,甚至可实时应用于视频通话。尽管技术成熟,但仍存破绽,如面部轮廓模糊等问题。专家建议,在收到视频借款请求时,务必多渠道核实身份,避免轻易转账;面对陌生人邀约入群或参会,需保持警惕,以免落入犯罪分子设下的圈套。
原文链接
近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警告公众警惕升级的‘AI骗局’,不法分子正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模仿美国高官的声音进行诈骗。自上月起,这些诈骗者通过短信和伪造的AI语音信息冒充高官,诱导目标点击恶意链接以获取账户访问权限。一旦成功入侵,他们可能进一步攻击官员及其关联人员。FBI提醒,若收到自称高官的消息,务必核实真实性。目前,此类诈骗主要针对现任或前任联邦及州政府官员及其联系人。此外,FBI指出,生成式AI还被用于更广泛的金融诈骗,如网络钓鱼和勒索。统计显示,2024年网络犯罪中,老年人受害最为严重,损失近50亿美元。此事件凸显AI技术滥用带来的新风险,需引起高度重视。
原文链接
FBI警告,美国正出现一种新型AI骗局,黑客利用AI生成语音信息冒充美高级官员,主要针对政府官员及其联系人,意图获取个人数据。此类骗局自2025年4月起出现,形式为短信或语音信息,属于Visishing(基于Smishing的变体)。除了语音信息,诈骗者还可能发送恶意链接诱导访问账户。FBI提醒公众切勿轻信类似信息,并指出获取官员数据可能危及更多人。若存疑,应联系安全官员或FBI求助。此外,公众需留意号码、名称、网址等细节,以及语音信息的语气与措辞。据FBI数据,2024年网络犯罪中,网络钓鱼、勒索和个人数据泄露居前三位,老年群体损失近50亿美元。
原文链接
5月10日消息,谷歌发布《打击搜索诈骗》报告,宣布在Chrome浏览器和搜索引擎中引入AI反诈系统。谷歌表示,其AI技术每日拦截数以亿计的诈骗性搜索结果,较三年前效率提升20倍。同时,Google Messages和Phone应用新增AI驱动的诈骗检测功能,可识别短信和通话内容中的潜在诈骗行为。在Chrome浏览器方面,桌面版引入Gemini Nano大语言模型,在设备端分析网页内容,快速识别诈骗意图并发送安全报告。该系统能有效应对新上线的未知诈骗网站。安卓用户访问可疑网站时,浏览器会弹出警告,提示谨慎操作,防止钓鱼诈骗。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