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10月27日,科技媒体Tom's Hardware报道,燃气轮机供应短缺正成为AI数据中心扩张的瓶颈,开发商转向采购由退役飞机涡轮核心改造的移动发电机组。航改型燃气轮机因功率大、启停快被广泛用于临时供电,但需求激增使交付周期延长至2028-2030年。西门子能源称,超60%的美国订单与AI相关,GE Vernova也表示2028年前产能基本售罄,部分开发商甚至支付2500万美元预订费。OpenAI合作伙伴Crusoe Energy订购了29台LM2500XPRESS机组。然而,这些设备运行带来的高排放引发环保争议,法规漏洞也让监管更加复杂。制造商虽计划增产,但供应紧张预计持续至2028年。
原文链接
2025年10月28日,OpenAI呼吁美国大幅增加能源投资,称电力是AI竞赛的关键。OpenAI表示,保持AI技术领先所需的电力远超美国当前供应能力,日益增长的电力缺口威胁其领导地位。该公司向白宫提交文件,建议每年新增100吉瓦新能源产能,并强调‘电力是新石油’。数据显示,去年美国仅新增51吉瓦电力,恐致AI竞赛落后。高盛也指出,AI服务器耗电速度远超电网扩容步伐,电力供应或成AI时代最大瓶颈。OpenAI认为,算力是‘上半场’,而电力才是决定‘下半场’胜负的核心。
原文链接
10月28日,OpenAI警告称,美国若要在人工智能竞赛中领先中国,需大幅增加新能源投资。该公司近期推进的基础设施计划将加剧电力需求,而现有电网已承压。OpenAI在博客中强调,电力是战略资产,对下一代AI基础设施至关重要。其向白宫提交的政策建议呼吁每年新增100吉瓦发电能力。数据显示,10吉瓦约等于800万美国家庭年用电量。相比之下,中国去年新增429吉瓦电力装机容量,而美国仅51吉瓦。OpenAI警示,这一差距正形成‘电子鸿沟’,可能使美国在竞争中落后,并称‘电子就是新的石油’。
原文链接
2025年10月底,关于‘2026年电力需求达峰值’的说法被广泛讨论,但实际是短期供需缺口而非长期天花板。AI驱动的算力需求正快速扩张,如GPT-5单次训练耗电超10万兆瓦时,未来智能工厂、医疗设备等均需稳定电力支撑。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AI算力是2020年的10倍,预计2030年再增50倍,数据中心电力容量到2035年将从81GW增至277GW。GEV财报显示,其订单储备达1350亿美元,亚马逊、谷歌等巨头锁定长期产能,氢燃机与AI结合提升电力效率,并购Prolec布局全球能源普惠。AI与电力技术双向赋能,‘峰值’只是阶段性平衡,电力需求将持续增长,支撑AI文明向前发展。
原文链接
财联社10月27日电,日本电力需求预计明年反弹,未来十年将增长6%,主要受人工智能与芯片制造增长驱动。气候变化模式也将提升能源需求,但人口老龄化仍是核心制约因素。东京电力与关西电力因位于科技产业集中区而受益,中部电力则需提升供电稳定性以应对挑战。这一趋势凸显了AI热潮和气候问题对能源行业的深远影响,同时也反映了日本在能源需求上的机遇与隐忧。
原文链接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于10月21日提出立法,计划限制AI数据中心的电力供应,并永久禁止新的加密货币挖矿项目。该省能源部长阿德里安・迪克斯表示,将优先保障矿山和天然气设施等行业的电力需求,因其为当地提供就业与经济收入。这些行业用电将不设上限,而AI和加密货币项目因高能耗、低经济效益被限制。自2022年起实施的加密货币挖矿禁令将于2024年延长并永久化。此外,该省豁免北部一条主要输电线路的监管认证,以加速大型资源项目接入电网。此举与邻近阿尔伯塔省吸引数据中心投资的策略形成对比。
原文链接
高盛最新研究显示,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耗电量将较2023年增长175%,高于此前预测的165%,相当于增加一个“全球前十耗电大国”的电力负荷。分析师指出,AI大模型驱动的数据中心成为“吞电巨兽”,将推动电力行业进入“超级牛市行情”。高盛建议投资者围绕“可靠性—可获得性—效率”三条主线,采用“6P”投资策略布局相关领域。报告发布于10月14日,凸显AI发展对能源需求的深远影响。
原文链接
10月13日,美国燃料电池公司Bloom Energy宣布与Brookfield达成50亿美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用于部署其先进燃料电池技术,共建全球“人工智能工厂”。受此消息影响,Bloom股价盘前一度涨超35%,开盘后涨幅收窄至25%。Bloom计划年底前在欧洲宣布首个AI工厂项目。该公司专注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能够脱离电网提供可靠电力,目前已与AEP、Equinix和甲骨文等合作部署数百兆瓦燃料电池。随着AI产业扩张,数据中心用电需求激增,但美国老化的电网难以满足新增容量,推高居民电价风险增加。Brookfield和英伟达CEO均强调,采用“表后供电”方案是解决AI工厂电力缺口的关键。
原文链接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湖北多地展现‘数智’新气象,人形机器人与智能设备在岗值班助力电力保障。黄石一充电站内,一台130厘米高的人形机器人通过互动吸引市民,可完成拉柜门、递工具等动作,未来将探索更多应用场景。武汉江夏区鄂东集控站内,由33台巡视机器人、13台无人机和1869个高清摄像机组成的‘智能巡检群’大幅提升效率,人工核对时间从3小时缩短至30分钟。鄂州110千伏变电站内的轨道式巡检机器人搭载高清识别与红外热成像系统,可替代一半以上例行巡视工作。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湖北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速达6.1%,平均停电时间显著下降,智能技术正推动电力体系更高效可靠。
原文链接
2025年9月,AI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已从芯片转向电力供应。数据显示,美国居民电价自2022年后显著上涨,部分原因是AI带来的电力需求激增。全球数据中心流量在2010-2020年间增长9倍,但电力消耗基本稳定,得益于芯片效率提升。然而,AI服务器能耗远高于传统服务器,如英伟达GB200机架功率达132千瓦,外加160千瓦散热需求。若一半英伟达芯片部署在美国,电力需求将增加25GW,相当于一个三峡电站。硅谷巨头如Google和Meta正考虑自建光伏或天然气发电设施。尽管电力企业规划了新电厂,但实际开工率不足20%,且全球前100家电力设备制造商削减资本开支。马斯克警告,电力短缺问题或将在明年变得严峻。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