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位AI专家荣获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这是诺奖首次认可计算机科学,表彰他们在机器学习领域的贡献。AI在精神健康领域的应用成为新趋势。
11月7日至8日,“人工智能与精神健康”研讨会在上海举行,由天桥脑科学研究院、《科学》杂志和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联合主办,吸引了近400位科学家、临床医生和产业界人士参加。
天桥脑科学研究院创始人雒芊芊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希望AI和精神健康领域早日取得突破,造福人类。《科学》杂志出版人Bill Moran强调,《科学》将继续与天桥脑科学研究院合作,推动AI在精神健康领域的应用。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赵敏教授认为,AI与精神疾病诊疗的结合是解决全球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
会上,来自中国、德国、美国的数十位教授分享了AI在精神健康中的应用案例。例如,德国耶拿大学医院的Nils Opel教授开发了远程监测应用程序,用于评估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上海精中的赵敏教授展示了AI在精神健康诊疗中的多种应用,包括AI辅助诊断系统和虚拟现实疗法;美国耶鲁大学的Philip Corlett教授介绍了AI在研究幻觉形成机制方面的应用;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的Michael Breakspear教授探讨了AI在模拟人类精神世界的应用;英国剑桥大学的Zoe Kourtzi教授开发了AI工具,用于早期预测和诊断痴呆症。
此外,上海精中的陈剑华教授介绍了“灵溪”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AI大语言模型训练,提高抑郁症和焦虑症的诊疗水平。天桥脑科学研究院的李艳博士介绍了研究院在推动AI赋能脑科学方面的举措,包括与《科学》杂志合作推出全球AI驱动科学大奖,举办AI跨学科夏校培训等。
未来,AI与精神健康的结合将继续深化,有望在AI辅助诊疗、个性化治疗、理解精神疾病机制、长期追踪大脑健康轨迹及加强伦理治理等方面取得突破。天桥脑科学研究院由陈天桥、雒芊芊夫妇出资10亿美元创建,致力于通过国际合作和人才培养推动AI和脑科学研究。
.png)

-
2025-07-21 16:21:09
-
2025-07-21 16:20:01
-
2025-07-21 16: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