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技术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在A股市场引起了广泛关注,催生了所谓的“AIGC概念股”。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这一概念经历了集体的去泡沫化过程。截至9月12日收盘,AIGC概念指数和ChatGPT概念指数分别下跌了30.70%和30.34%,反映出市场对短期涨幅过大的反应。尽管如此,全球人工智能领域依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24年上半年见证了从Sora爆发、开源与闭源阵营的辩论、小模型与大模型的并行发展到各种AI终端的兴起。
AI技术为许多公司提供了新的增长点,无论是将其融入财报、业务故事,还是通过市值管理。在AI产业的早期发展阶段,这种技术为公司的未来增添了希望。然而,如同过往技术周期所揭示的,AI并非总是能够迅速带来经济效益,而是更多时候作为锦上添花之举。
为了评估AIGC概念企业的真实价值,我们基于最新的半年报数据,对55家相关上市公司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
-
盈利能力普遍堪忧:超过七成企业的归母净利同比下滑,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了三位数乃至四位数的跌幅,亏损情况加剧。AI相关业务对当前财务表现的影响有限,短期内无法显著提升业绩。
-
盈利秘诀:仅有约两成企业实现了“增收又增利”的局面。这类企业通常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 家底雄厚: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大型企业,拥有稳定的主营业务作为基础。
- 商业模式清晰:如金山办公,通过清晰的订阅服务模式获得了稳定的收入增长。
-
需求刚性:如海天瑞声,专注于数据标注服务,满足AI开发过程中对高质量数据的需求,尽管利润微薄。
-
研发投入:多数企业重视研发投入,其中16家企业研发费用超过1亿元,7家企业超过10亿元。中国移动在研发端投入尤其显著,达到近120亿元。研发费用占总营收比重超过20%的企业包括科大讯飞、三六零和金山办公等。
总结而言,虽然AIGC概念企业在资本市场一度受到追捧,但经过深入分析后发现,真正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公司寥寥无几。对于投资者和企业来说,如何在AI热潮中把握实质性的商业机会,而非仅仅依赖概念炒作,将是未来的重要课题。
.png)

-
2025-07-19 22:57:32
-
2025-07-19 21:58:20
-
2025-07-19 21:5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