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I Agent到Agentic workflow,技术发展与应用进入新阶段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从大型语言模型(LLM)到AI Agent再到Agentic workflow,新技术快速应用于实际场景。AI Agent和Agentic workflow作为LLM的落地应用方式,展现出普适性和灵活性,推动了智能体工作流的广泛应用。
文心智能体平台汇聚了大量开发者,智能体数量快速增长。在Coze平台上,智能体工作流的应用模式远超预想,包括多智能体、工作流、图像流等。智能体构建平台如OpenAI的GPTs数量也在持续增长。然而,智能体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安全风险和伦理问题,需要制定规范并改进互联网标准。
Agentic workflow并非简单的智能体工作流,而是包含传统软件、大语言模型、AI Agent等在内的新型业务流程集合。传统业务流程的智能化,无论是通过LLM工作流或Agent工作流,都可视为Agentic workflow的一部分。
研究Agentic workflow不仅要关注AI Agent和Agentic Workflow本身,还需关注大语言模型及RPA等传统业务流程在LLM及Workflow方面的进展。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学习与理解Agentic workflow,本文精选了25篇论文,分为技术框架、系统(套件与工具)、评估测试基准、编程语言、模型与工作流及方法论六大类。
技术框架方面,Sibyl、PEER和BMW Agents等论文介绍了智能体框架的设计与应用。系统方面,AgileCoder和Parrot等论文探讨了智能体系统与工具的开发与优化。评估测试基准如WorkArena++和FlowBench提供了智能体工作流性能评估的框架。编程语言方面,APPL展示了提示编程语言的集成与应用。模型与工作流部分,Granite Code Models等论文关注代码智能模型的开发与应用。方法论方面,论文涵盖了跨领域知识发现、基础模型开发、协同人机交互等议题。
通过上述论文的综述,我们可以深入了解Agentic workflow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与挑战。
.png)

-
2025-07-18 23:46:25
-
2025-07-18 22:47:06
-
2025-07-18 22:4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