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免责声明:Al优秘圈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请确保访问网址为(kx.umi6.com) 投诉及建议

标题:博主的边界没了

正文:
左边是甲骨文市场老江湖,右边是零零后自媒体新人。看着她,我突然想象十年后,自己四十多岁,会不会还在拍短视频?这个问题让我愣住了,因为今天,人人都是自媒体。

过去,媒体人是特殊身份,得在报社、电视台工作才算数,说出去还带点尊敬。如今,手机一拍、账号一开,谁都能自称“自媒体”。刷抖音时,我常感到复杂:有些人逻辑混乱,视频却流量惊人;小红书上随手写的笔记,点赞比我的长文还多。短视频和短内容的逻辑下,粗糙表达也能迅速抓住注意力。

以前,博主身份让人高看一眼;现在,拿着手机拍的人随处可见,甚至有人调侃“我偶尔也做自媒体”。博主身份的边界消失了。前几天,我爸发了个土味视频,点赞量比我大多数作品都高,还接了广告。品牌投放这类博主划算:成本低、链路短,就算效果一般也不心疼。大面积试错,总能碰上几个爆款。

但问题随之而来:人人皆博主,信息质量参差不齐。算法推什么,用户就看什么;声音大、情绪强的内容更容易被看见,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反而被淹没。有时,我自嘲写几千字长文,阅读量还不如我爸随手拍的视频。热闹过后,能留下什么?

不过,仍有人坚持“高逻辑”表达。比如播客《Founders Podcast》提到,AI不会端走所有饭碗,但会重新定义饭碗。这让我想到科技媒体的演化路径:从个人博客到专业写作,再到播客矩阵,噪音越来越大,个体要想不被淹没,就得找准位置,吸引长期追随者。

高逻辑内容有三个特征:一是高密度,像乔布斯的斯坦福演讲,十几年后仍被引用;二是长复利,几年后还会被人回头看;三是清晰度,观点鲜明,让人无法误解。这种内容吸引同频甚至更高维度的人,愿意带着好奇心追着看。

低逻辑靠算法,高逻辑靠叙事。算法逻辑高效、去中心化,但流量分配看平台脸色,信息价值被稀释,生命周期极短。叙事逻辑慢而清晰,靠人与人之间的连接,短期冷清,但能沉淀关系。

流量不等于价值。算法推送刺激神经的内容,国内外平台都在用情绪堆砌取代深度讨论。然而,一些个人正在补位,成为领域的“锚点”,如科技分析师Ben Thompson和播客主持人Lex Fridman。

未来,或许会出现既能带货又能带价值的人。但从我的角度,理性思考应留在文字里,留在能沉淀的东西里。希望如此,但愿如此。

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kx.umi6.com/article/24883.html
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分享至
打开微信扫一扫
内容投诉
生成图片
相关推荐
换一换
博主的边界没了
2025-09-09 08:09:10
我靠AI当上了网红
2025-07-16 14:02:59
AI教父被前女友用AI甩了
2025-09-09 10:10:39
上海:支持“AI+数字广告”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最高给予2000万元支持
2025-09-08 12:00:32
百度发布文心大模型 X1.1 深度思考模型,整体表现超越 DeepSeek R1
2025-09-09 13:14:51
消息称阿里云首次出手具身智能,自变量机器人完成近 10 亿元新融资
2025-09-08 08:56:27
韩国邮政拟全面引入人工智能技术
2025-09-09 13:18:11
百度股价创今年新高!李彦宏700万元重奖技术团队
2025-09-08 20:03:26
时空壶发布W4:用“硬核”技术,打赢一场AI 翻译的“标准”之战
2025-09-07 20:50:36
京东云计算入股具身智能公司RoboScience
2025-09-08 10:57:08
AI来了,你该会的不是写PPT,而是“开饭馆”
2025-09-08 11:57:08
万字长文实录:RL 界与 CV 界的“世界模型”有什么不同?丨GAIR Live
2025-09-08 18:05:56
抖音出现大量 AI 仿冒于东来内容,封禁 1000 多个黑灰产团伙账号
2025-09-08 10:56:03
24小时热文
更多
扫一扫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