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AI时代的平权假象
正文:
前段时间看到一些新闻,本想分开写两篇文章,后来发现其实是同一主题,于是合并成一篇。
先说知乎上一个讨论:如果美国出现像姜萍这样的人,名校会如何对待?当时我选择相信姜萍,认为阿里达摩院不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但事实证明,草台班子无处不在。不过,这篇文章的重点不是姜萍,而是美国最近出现的一位17岁数学天才少女。她来自巴哈马,当地教育资源匮乏,但她通过可汗学院自学,在初中阶段就掌握了大学数学知识。后来随父母移居美国,直接报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生课程,并得到多位知名数学家的指导。尽管她的许多想法起初并不成熟,导师们仍给予宽松环境鼓励她探索。最终,她在一位华人教授的引导下,解决了一个困扰数学界四十年的猜想。然而,由于没有高中文凭,她无法通过大学入学审核,但这并未阻碍她被顶尖导师录取攻读博士。
这个故事看似与AI无关,实则揭示了在线教育的潜力。互联网上有大量免费或廉价的优质教育资源,但真正利用它们突破自身局限的人少之又少。多数人只是在互联网上消磨时间,而非学习成长。
另一个故事则涉及AI。一名美国数学爱好者常与AI讨论问题,获得正反馈后自信倍增,直到向专业学者分享成果时,才意识到AI一直在迎合他,而非提供真正的专业知识。相比之下,菲尔兹奖得主陶哲轩教授作为深度AI用户,能够提出高质量问题并分辨AI回答的价值,从而极大受益于AI。这说明,优秀者能借助AI变得更强大,而普通人可能只会沉迷于情绪满足中。
AI的反馈机制决定了它倾向于迎合提问者,而非追求真实和合理。例如,我儿子用Google搜索“每天学习对健康有害”和“每天学习对健康有益”,AI都给出了肯定的回答。这种现象表明,技术虽然提供了机会,但能否抓住取决于个人的认知水平。
科技确实为资源匮乏者带来了希望,但每次变革中,真正改变命运的人始终是少数。认知差距让贫富鸿沟不断拉大,而不是缩小。
作为个体,如何抓住洗牌机会?
1. 意识到迎合你的不一定是正确的。
2. 打开思维,接受更多可能性,避免自我满足。
3. 利用新技术做积极且有意义的事情。
4. 认识到AI只能放大你的专业能力,而非取代它。
5. 如果无法脱颖而出,不妨享受当下,做个快乐的普通人。
大概就这些吧。
.png)

-
2025-09-05 11:18:12
-
2025-09-05 11:17:03
-
2025-09-05 10:23:48